第四届国际老化与疾病大会(第二天)

标签:


 

 
 
 
 
 
 
 
 
 
 
 
 
 
 
 

金秋时节,浦江之滨,明珠璀璨,一个属于“老化与疾病”的国际盛会在今日落下帷幕。

 

在过去的两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产业领袖因“第四届国际老化与疾病大会集聚在上海张江,围绕老化及其引发的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交流。大会直击全球前沿技术,在一场主论坛和十场分论坛中,中西思想碰撞、交融,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老化与疾病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今天的闭幕式上,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主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春华进行了总结陈词,同时对Outstanding Poster进行了颁奖,众多抗衰老与疾病的未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期待下次香港再相见!

 

 

在今天的分论坛中,除了聚焦老化及关联疾病外,还对肝癌、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创新中医药及产学研等话题进行了讨论,穿插在论坛中关于产学研痛点的圆桌讨论也引起了强烈共鸣。

 

 
 
 
 
 
 
 
 

 

 
 
老化与疾病论坛
 
 

 

 

 
 
上午场
 
 

论坛主席:Abbe de Vallejo

论坛主席:鞠振宇

 

论坛主席:陈厚早
论坛主席:Brun Ulfhake

 

下午场
 
 
论坛主席:Patrizia Anna d'Alessio
论坛主席:谭国鹤

 

论坛主席:Sasanka Chakrabarti

论坛主席:Yulin Ge

 

The speed of the Covid response – particularly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new vaccines – shows what can happen wh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sector mobilise effectively behind a clear purpose.We need to bring the same laser focus and aspiration to the healthy longevity agenda.

 

We will link, share and analyse complex exposome data, connecting Secure Data Environments with data from personal data intermediaries and open-source platforms, to understand the links between b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of ageing and re-align incentives and metrics to predictive prevention.

 

Don’t give up!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short-cut remedy for sarcopenia. Endurance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helps!

 
 
 
 

(嘉宾顺序从左至右)

谢 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系统损伤修复研究中心主任

Brun Ulfhake(瑞典):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检验医学系教授

Abbe de Vallejo(美):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儿科和免疫学终身副教授

Lee Wei Lim(中国香港):香港大学助理教授

Sasanka Chakrabarti(印度):印度医学科学研究院教授

Tina Woods(英):长寿问题跨党派议会小组主任,健康商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Patrizia Anna d'Alessio(法):巴黎笛卡尔大学教授

Perinur Bozaykut Eker(土耳其):伊斯坦布尔Acibadem大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副教授

Stacy Hussong(美):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孙 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蔡时青: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从嘉宾顺序从左至右)

Yulin Ge(美)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放射科教授

Brun Ulfhake(瑞典):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检验医学系教授

Sasanka Chakrabarti(印度):印度医学科学研究院教授

Patrizia Anna d'Alessio(法):巴黎笛卡尔大学教授

王春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智慧医院发展部主任、 教授

叶 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副主任

 

 
 
 
孙宇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苏焕兴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质量研究院教授

 

 
 
 
 
 
 
 
 

 

 
 
生物医药与疾病论坛
 
 

 

 

 
 
上午场
 
 
论坛主席:李剑
 
论坛主席:Alex Zhavoronkov
 

 

论坛主席:丁克
论坛主席:Vincenzo Sorrentino

 

 

下午场
 
 
论坛主席:顾臻
论坛主席:毕惠嫦

 

论坛主席:苏焕兴
论坛主席:Stacy Hussong

 

生物医药技术在疾病进程中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块新蓝海。激酶是药物发现的重要靶点,克服临床耐药是激酶类药物研发的关键方向。激酶研究同时存在挑战和机遇,包括发现全新“未靶激酶”、克服临床耐药、激酶选择性/特异性、非催化功能及调控等。

 

对于功能性寡核苷酸药物,可通过合理设计NATAC嵌合体,与RNase L结合,对病毒RNA进行序列特异性降解。细胞因子(IL-6或INF)的上调通过正反馈可进一步升高RNase L水平。

 

上述话题之外,论坛还交流了PPARa-CPT1C信号通路、ATMP、阿尔茨海默病等与衰老相关的话题,并同时讨论了间充质干细胞、组胺H1受体与肾炎、克罗恩病等疾病之间的关系。

 
 
 
 

(嘉宾顺序从左至右)

李 剑: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丁 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

Vincenzo Sorrentino(意大利):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Alex Zhavoronkov(美):英矽智能首席执行官

Kyung Jin-Min(韩):士,韩国仁荷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

Evelyne Yehudit Bischof(以色列):上海医药健康大学教授,仁济大学嘉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Vincenzo Sorrentino(意大利):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鞠建华:山东大学药学院院长

汤新景: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

William Cho(中国香港):香港伊利沙伯医院肿瘤学系生物医学科学家

 

 
 
 
 

 

(嘉宾顺序从左至右)

曹红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Stacy Hussong(美):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杨建静: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

苏焕兴:澳门大学中华医药质量研究院教授

毕惠嫦: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

顾 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

William Cho(中国香港):香港伊利沙伯医院肿瘤学系生物医学科学家

梁 旻:上海锦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杨 华:中国药科大学教授药学研究所副所长

白雪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教授

 

 

Lee Wei Lim

 

香港大学助理教授

 
 
 
 

 

 
 
 
 
 
 
 
 

 

 
 
产学研论坛
 
 

 

 

 
 
上半场
 
 

论坛主席:郜恒骏

下半场
 
 

论坛主席:张连山

产学研的痛点包括科研和产业之间的脱节,以及科研团队从实验室到真正产业化的艰难过程。企业和科研者拥有不同的“语言体系”,需要这样的“中介”机构在其中进行双向推动:将企业的需求翻译成科研者能听懂的语言,也能将科研者的成果翻译成企业所能接受的成果和技术。国内目前缺少比较专业化的产学研合作或成果转化的机构,大学科技园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平台。

 

企业和研究所院校的成果指标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建立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非常重要,这其中需要顶层设计的参与。投资机构在其中也是重要的一环,他们可以和高校共同设立一些专项的经费来进行合作办学,助力基础科研和成果转化落地。

 

 

 

 

(嘉宾顺序从左至右)

李华飞: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陈冰蕾:张江集团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华续赟: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

徐雍羽:瑞孚迪市场开发总经理

彭 爽:微能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正斌:纽福斯副总裁

郜恒骏: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张连山:江苏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兼全球研发总裁

徐红岩: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侨商总会常务副会长

何红助理

李宇阳: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总经理

廖新化: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程杰飞:大冢(上海)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殷卫海: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副院长,Med-X研究院副院长

程增江:同写意论坛发起人

 
 
 

 

 
 
 
 
 
 
 
 

 

 
 
创新中医药与疾病论坛
 
 

 

 

上半场
 
 

论坛主席:张磊

下半场
 
 

论坛主席:贾立军

研究发现,人参皂苷能够作用于神经干细胞巢内的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共同方式,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祖细胞。在大脑皮质去血管化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胶质样定向分化以及从SVZ通过RMS或直接迁移到胼胝体形成明显的迁移流,并向皮质病灶区弥散,这些可能在内源性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这些阳性细胞可以取代皮质病变部位受损的神经细胞,并建立必要的突触联系以恢复正常功能。

 

来自特应性状态、饮食过敏原摄入和炎症线索的组合信号可能控制着从皮肤到肠道的过敏反应的延续,并促进对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的易感性。未来对组合信号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嘉宾顺序从左至右)

张 磊: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教授

李医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

司银楚: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李 斌:上海皮肤病医院院长

谭仁祥: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主任

樊效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贾立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

郭彩萍:上海国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老化与疾病青年创新论坛
 
 

 

 

 
 
上半场
 
 
论坛主席:汤耀辉
论坛主席:木良善

 

下半场
 
 
论坛主席:胡琴
论坛主席:冯德超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和方法通过同时整合提供转录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表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其他组学的各种单模态组学方法来表征细胞状态和活性。目前,空间组学难以达到真正单细胞分辨率差,缺乏“三维空间”信息,多为“二维平面”马赛克图。此外,其捕获效率极其低下,批次效应严重,且价格昂贵,难以进行足够样本重复,缺乏具有时间分辨率的时间维度。

 

此外,来自临床一线和高校的报告嘉宾们还分享了高危早产儿脑损伤、轴突再生、小胶质细胞、精神药理学等话题的应用实例。

 
 
 
 
 

(嘉宾顺序从左至右)

木良善: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胡 霁: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曹 罡: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教授

李 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于 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罗振革: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彭 勃: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

汤耀辉:上海交通大学

胡 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冯德超:四川大学

 
赵扬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
金薇娜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主任
 

 

 

 

 

闭幕式

 
 

 

 
 
 
Outstanding Poster
 

大会对Outstanding Poster进行了颁奖,共14组获此荣誉。

 

澳门大学:Jing Wen

上海交通大学:Ziyi Wang

北京协和:Huan Zhang

上海大学:Naijun Dong

宣武:Tong Shen

宣武:Wantong Xu

宣武:Ning Li

广西:Wei Zhang

上海交通大学:Tongtong Xu

温医:Su Yang

上海交通大学:Jing Ye

Bingyan Wang

Dominika Wilczok

Helin Sera San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ee you in Hongkong next time!

 

 

 

 

展商风采

 
 

 

 
 

 
 
 
 
 

 
 
 

左滑查看更多

 
 

 

 

 

 

 

大会花絮

 
 

 

同写意秘书处执行团队

 
 
 
 

 
 
 
会议现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END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一区1号楼6层62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图片名称

写意宣发

图片名称

同写意Biotech

图片名称

同写意微服务

图片名称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