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第二天)
会议时间:
2021年4月21日-23日
会议地点:
无锡
标签:
行业会议
热度:
59165
现场丨资本赋能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驱动无锡医药未来


大会致辞

生命健康保障的科技创新,既是未来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动力源,又是民生福祉保障的重要方面。

吴永宏在致辞时希望无锡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合作交流,加快汇聚高端资源——更高水平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更大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更加精准培育重点企业、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待与会嘉宾深入研讨、广泛交流,让生命健康产业插上创新和资本的翅膀;欢迎广大医药企业和行业精英来无锡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携手绘就“大健康产业看无锡”的崭新图景。
大会报告

国家药品审评审批相关政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杨胜,对国家药品审评审批政策做相关解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国家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转化医学:从理论到实践
转化医学不简单等同于医学成果转化,而是联通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在高校,转化医学重大设施是国之重器,目前为止我们已初步建成大型设备规模化、平台功能集成化和技术能力系统化的新兴转化医学,并产出诸如“交大诊疗方案”等几方面代表性成果。造福人类是转化医学真正的使命,从科学角度来突破癌症、突破重大疾病的威胁,而不仅是满足一个成果的简单转化。

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最新政策解读
科创板承担两大使命,一是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二是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目前,科创板已成为A股的重要力量和中国科创力量的汇聚高地。随着境外上市创新药企也不断回流,科创板也正成为新兴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上市中心。科技创新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科创评价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评估并动态调整。上交所同步修订的相关规定,明确了不简单以相关指标作为判断依据来判断企业科创属性。

创业板最新政策解读
资本市场是生命健康领域创新与产业重构的关键助推器,与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形成最优配置,为加速该领域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源泉和动力。作为资本市场建设者,服务生命健康产业生长壮大义不容辞,深交所助力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包括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来加速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生命健康领域可持续性的价值投资战略
医药产业抗经济周期强,持续受资本市场追捧。近几年,本土创新能力提高,很多企业已开始得到国际认可,加速布局前沿开发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其次,进口替代是今后可持续的投资机会,国产化空间和机会也很大。数字化方面,包括医生、患者、医院、医疗服务领域都参与其中,潜力可期。而随着健康意识和消费意愿提升,医疗服务行业迎来消费升级和需求放量,这一趋势已发生在口腔、眼科、妇产和早筛等领域。

双循环背景下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目前,阿斯利康在无锡的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正向全世界70多个市场输送优质药品,在无锡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的发展,都离不开无锡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如果要为无锡献言献策,我希望能有多家像阿斯利康、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这样的“马车”拉动无锡的生物医药发展。地方层面上,无锡各区尽可能做到错位布局,充分利用半导体产业的优势,和医药健康产业进行对接。最后要关注人才引进,让资本和龙头企业的生态圈有归属感。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资本助力医健创新
【主持】
何为无:ETP致和康道投资创始人
【嘉宾】
易诺青: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
叶小平:泰格医药董事长
黄 潇:云锋基金执行董事
王 晖:弘晖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圆桌对话:预见属于未来的健康产业
【主持】
邓天敬: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嘉宾】
吴晓滨:百济神州全球总裁
成明和:迈瑞集团副董事长
刘毓文:薄荷基金创始人
张晓夏: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
主题会议
投融资会议:资本赋能科技创新
协办单位: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精准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智慧医疗的标准和趋势。当前,中国智慧医疗发展涉及患者服务、临床诊疗、医院运营管理、区域医疗协同和家庭健康等多个领域。
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数字化渗透率持续提升,例如线上成为重要的服务供给渠道,医疗应用场景AI化加速,数据驱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多元化。这些革新的目标,将是可及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治理。
2020年,新冠疫情已成为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催化剂。越来越多的CRO和制药公司、领先技术企业在研究下一代的临床试验技术,临床试验生态正产生巨大的转变。疫情新常态下,全球医疗行业在数据、科学和技术上也在加速总结和反思,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将迎接更大的挑战,例如数据和分析能力、对数字化的医疗洞察以及安全、可信、合规。
在院外,中国医疗整体将从疾病治疗延伸至疾病关怀,国内患者的院后管理仍是一个待完善的市场。随疾病谱及治疗模式的变化,由医疗机构主导的传统院外管理方式呈现出多方面局限性,数字化院外管理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提升患者生存获益的一剂“良方”。

创新医药会议:创新药开发新模式
协办单位: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
部分嘉宾合影
近年的全球数据显示,新药研发成功率已从10%下降到2%—3%,创新药开发之难可见一斑。2016年,我国药品监管机构首次提出“创新药”概念,变“中国新”为“全球新”,药企进一步推进面向全球的创新药开发策略落地。
2017年中国加入ICH后,产生巨大效果——数据互认,极大加速了外国技术和产品进入中国。而“走出去”方面,截止目前,共有9款中国公司开发的创新药在美国申报上市,其中艾巴利珠单抗、泽布替尼、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3款已获批。可以发现,“自主开发+授权合作”逐渐成为创新药国际化的重要战略。
赛道选择上,ADC药物和mRNA今后价值巨大。当下ADC市场规模将近30亿元,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64亿。而基于mRNA的药物,已被广泛证明是一种富有前景的免疫治疗手段。技术的进步和升级,使基因翻译和体内递送中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得以缓解,同时改善了mRNA的免疫原性——这些在未来创新药开发中都尤值关注。
在药物临床方面,伴随诊断能起到规避毒性风险、筛选特定的患者群体、提高药物的临床应答率等作用,也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智慧医疗会议:智创医疗未来
协办单位: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
部分嘉宾合影
精准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智慧医疗的标准和趋势。当前,中国智慧医疗发展涉及患者服务、临床诊疗、医院运营管理、区域医疗协同和家庭健康等多个领域。
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数字化渗透率持续提升,例如线上成为重要的服务供给渠道,医疗应用场景AI化加速,数据驱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多元化。这些革新的目标,将是可及的服务、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治理。
2020年,新冠疫情已成为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催化剂。越来越多的CRO和制药公司、领先技术企业在研究下一代的临床试验技术,临床试验生态正产生巨大的转变。疫情新常态下,全球医疗行业在数据、科学和技术上也在加速总结和反思,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将迎接更大的挑战,例如数据和分析能力、对数字化的医疗洞察以及安全、可信、合规。
在院外,中国医疗整体将从疾病治疗延伸至疾病关怀,国内患者的院后管理仍是一个待完善的市场。随疾病谱及治疗模式的变化,由医疗机构主导的传统院外管理方式呈现出多方面局限性,数字化院外管理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提升患者生存获益的一剂“良方”。

写意会务




精彩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