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燕都 | 创新药行业,期待什么样的投资与政策支持
会议时间:
2024年6月12日
会议地点:
北京
标签:
2024,总裁会客厅
热度:
18633
2023年以来,一级市场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背景基金的数量持续增加,运作模式日趋完善,已逐渐步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4月,北京、广州、珠海等政府同时发布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详尽具体,鼓励创新力度极大。
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等资源的加持下,珠海已形成以药品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中医药为特色,保健品和化妆品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体系,已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作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金湾拥有珠海规模最大、产值最高、配套最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为产业整体创新发展提供强力的科技服务支撑。
6月12日,由珠海市招商署、格力集团主办,同写意承办的“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北京)投资推介会暨同意燕都总裁会客厅”在北京大兴圆满举办。活动邀请40余位政府领导、各界产业大咖出席,基于目前的政策背景和国内创新药发展行情,一同探讨行业所真正期待的投资模式与政策支持。

冯风梅
珠海市金湾区副区长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珠海更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综合实力最强的20个地级市之一。而在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就在金湾。目前,金湾已聚集1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落地发展,生物医药产值规模占珠海市三分之二以上,逐步形成了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大健康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产业转化能力和充裕的载体空间,可与北京形成生物医药产业互补联动,也是北京生物医药企业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

胡传伟
格力集团董事、总裁
珠海拥有发展生物医药的基础,包括产业资源和地理位置,同时拥有能够和北京目前整体格局形成协同性的能力。而要把生物医药产业真正做起来,需要专业化厂房等基础设施。格力集团拥有格创·金琴健康港这个专业化的生物医药园区,可以承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格力集团有空间、有耐心、有资本,希望能和各位企业家共渡难关,共同成长!
陈少梦
珠海市招商署产业促进三部
生物医药与健康是珠海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共有89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上市企业有9家,形成以化学药、原料药、中药等医疗制造为主体,以医疗器械为支撑,以精准营养品和化妆品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珠澳两地首个P3实验室的建设,将与高校、研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共享工作机制,是对高致病性病原体致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研发所需的关键技术平台;暨南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联动P3实验室,打造全国唯一的转化基地——珠海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此外,还建设有珠海国际健康港、大湾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离岛免税政策——双15%优惠政策,分别给企业和个人予以减免;制定了促进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设备补贴、贷款贴息、厂房租金减免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珠海英才计划”以及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各类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资金补助。针对不同药品、药物的不同研发阶段也有相应的激励。
张伟东
格力集团金琴大健康副总经理
作为珠海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格力集团主要有4个业务板块,包括股权投资、建设投资、服务运营、产业金融。格力集团对企业的支持覆盖全生命周期,体现在投资上则包括天使、VC、PE、上市。资本之外,格力集团关注企业的发展空间,建造了超过300万平的产业空间,超过11万平的商业空间,其中就有格创·金琴健康港。
格创·金琴健康港位于金湾区,投资额约15亿,园区专注于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通过提供专业载体、高品质生产和生活配套、优质公共服务等,助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致力于打造珠海“产业+金融”合作示范园、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新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高标准的专业化产业承接载体,园区无论是在层高、载重、面积等基础参数上,还是在排污指标、蒸汽使用、危险品库等服务支撑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为了支持产业落地,园区提供租金优惠支持,厂房可租可售。园区区位毗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享受横琴+珠海政策双叠加,各类产业和人才政策完善。园区同时成立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可以提供产业政策、融资咨询等服务。专业的产业空间可提供专业化生物医药生产设施和多元化办公生活配套,力求陪伴企业一起成长。

鲍书馨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事业部资深顾问
在从“快速跟进”向“源头创新”的进化过程中,当下中国新药研发仍处在“低风险”的创新阶段。在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同时,力争研发项目的差异化并追求成功率,这种的研发模式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组合式创新。多个领域治疗效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提高了组合式创新的门槛。
在经历行业快速成长阶段,中国创新药企步入了发展新时期。在优化内部结构与资源的同时,积极拥抱外部机会,2023 年外部合作案例展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展现创新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无论产品处于什么阶段,企业都应尽早对其进行评估,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宋高广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
历史视角下的医药未来
随着创新药产业浪潮的开启,“创新”医药产业竞争加剧,窗口缩短,不同力量角逐新药市场。目前,资本周期、产业周期、政策周期都在承压,融资环境愈发严峻,整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医保控费下的投资对创新赛道的要求愈发提高。未来依旧需要深入改革的医药政策,包括支付体系、知识产权体系、定价体系,核心为有韧性的创新支持体系。
未来,医药投资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新靶点、新Modality、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赛道筛选的核心策略需要聚焦中国未来市场,同时关注出海能力;也要瞄准市场核心需求,把握可落地创新,并进行产业链深度布局。

程思奇(主持):同写意CEO
行业在不断地回归理性,企业的产品一定要追求解决临床的核心痛点,做满足真实临床需求、具备创新性和原创性的技术,投资愿意为创新买单。
就选择投资标的而言,首先它所处的行业赛道一定要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投资是投未来,一定是投成长性的标的,哪怕现在市场环境比较差。
其次要看团队,包括创始人是否拥有核心技术的经验、新药上市的经历,以及团队磨合程度等都是考量的维度。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声音,关于生物医药投资是不是一种资源的争夺,或者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存在这样的现象。如何避免,就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用珠海举例,政府首先要明确这个地方适合落地何种企业。
而对企业来讲,落地珠海或是其他园区要考虑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而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政策或融资。此外,企业关注的核心重点应该聚焦产品,而不是IPO和估值。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资本的退出路径没有那么通畅。开发创新药风险大,需要政府或投资机构给与帮助和耐心。生物医药需要构造完整的生态链,产业培育是一个过程,企业也需要一个培育过程,这期间离不开试错。
资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要耐得住寂寞,渡过前期的难关后,相信收获一定是值得的。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冯风梅:珠海市金湾区副区长
胡传伟:格力集团董事、总裁
王 菱:珠海市金湾区招商局副局长
陈少梦:珠海市招商署产业促进三部博士
赵 亮:格力集团产投公司副总经理
涂文生:格力集团金琴大健康公司副总经理
鲍书馨: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事业部资深顾问
陈 彬:华辉安健CEO
程思奇:同写意CEO
程增江:同写意董事长
郭尚旗:迪谱医疗副总经理
黄 鑫: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创新金融服务事业部资本市场总监
黄明光:兴德通医药董事长
孔关义:恩泽康泰CEO
李 锋:天广实生物董事长
林培斌:富通康影科技融资及政府事务总监
鲁薪安:艺妙神州联合创始人、CMO
潘 海:先为达生物创始人、CEO
宋高广:北极光创投合伙人
唐恕一:星联肽生物总裁
王 磊:雷奥顶峰CEO
王 维:诺思格医药董事、高级副总裁
王 阳:诺灵生物董事长、CEO
王立燕:同立海源董事长
王全军:赛赋医药CEO、CSO
王盛典:乘典生物董事长
王晓洁:加科思医药行政总裁
王月明:瑷格干细胞总经理
吴庆军:达科为生物董事长
向 威:鋆昊资本投资总监
徐大勇:圆因生物政府事务高级总监
闫 励:爱思益普董事长
张兴民:伯汇生物创始人、CEO
赵一珍:颐道资本合伙人
钟 南:佰诺达生物董事长
周建平:丹大生物董事长
本次活动由同写意策划执行。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