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核酸疫苗大会
会议时间:
2024年9月19-22日
会议地点:
苏州
标签:
2024,行业会议
热度:
37344



核酸疫苗作为一种创新型疫苗,已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人类对抗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相关技术与产品在多种传染病和肿瘤等领域的进一步验证、应用和推广,核酸疫苗将在医药领域展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9月19-22日,由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核酸疫苗分会主办,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BioBAY作为支持单位,艾博生物承办,同写意作为会务执行的“第八届全国核酸疫苗大会”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砥砺深耕·笃行致远”,60余位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就基础研究、产品研发、质量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法规解读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大会特设核酸疫苗讲习研讨班,邀请4位行业专家与青年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13位青年学者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者近80位。
大会开幕式
英博
艾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王宾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核酸疫苗分会主任委员
苏州艾棣维欣生物技术股份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核酸疫苗技术是一个新生的技术,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波折,如今迎来了跨时代的时刻——mRNA疫苗的诞生为这个领域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DNA疫苗技术能够取得突破。希望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同并进,推进核酸疫苗技术以及生物医药进一步发展。

金宁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是当前时代的最强音和主旋律。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清晰的手段之一,而核酸疫苗因免疫保护力强,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一直是医疗研发领域焦点和热点。但现阶段,该领域还存在降解递送、炎症和靶向等问题。期待与会同仁能进一步增强合作,深度交流,为未来疫苗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新场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宁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目前的研究中,除了肿瘤的治疗之外,核酸疫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上也展现出了积极疗效,未来甚至可以拓展到肥胖治疗。但仍有诸多因素制约了核酸疫苗的发展,包括临床单位的实验条件。作为临床的实验基地,上海瑞金医院非常期待各位和我们的专家教授进行交流,建立合作,推动核酸或者是引导和其他创新药能够尽早应用到临床中。
倪乾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疫苗是当下创新药领域最为火热的赛道之一,特别是作为第三代创新型疫苗的核酸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间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预防传染病和疾病治疗提供了坚实支撑。近年来,园区聚焦mRNA药物、小核酸药物、新型RNA疗法等前沿方向,引育了艾博生物等一批创新企业,建设了核酸药物平台、细胞制备平台、细胞与基因治疗研发与转化平台等数十个技术服务平台,正加速成为国内核酸药物及疫苗研发高地。

谭蔚泓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
核酸药物开启了新药研发的第三次浪潮。作为人工合成的“科学家的抗体”,核酸适体可广泛识别多种生物分子和小分子,为临床诊断和精准药物治疗提供革命性的新工具。谭院士团队利用Cell-SELEX技术创造了大量的核酸适体,多种核酸适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其中一些核酸适体如Sgc8,TD05,XQ-2d已成为用于细胞研究和治疗诊断学的经典分子探针。

王鹏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会长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
糖智药业董事长
共转录加帽需要用到加帽原料化合物,但由于知识产权和制备工艺的问题,高端加帽原料成为了制约我国mRNA疫苗和药物相关领域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糖智药业开发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氘代加帽化合物,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报告人从LNP递送系统、肺靶向递送唾液酸酶mRNA介导抗肿瘤免疫、糖基转移酶mRNA修饰抗体糖链及其应用等方面,阐述了糖科学与合成生物学在mRNA疫苗/药物中的实践与创新。

英博
艾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RSV mRNA疫苗成为继新冠后实现商业化的第二款mRNA疫苗,其获批比预期来得更早,再次展现mRNA平台技术的优势。此外,mRNA药物可最大化借助AI实现可编程分子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10年10亿美元的新药研发模式,将明显加速药物的开发进程。
陈则
中慧生物首席科学家兼副总经理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熊思东,康希诺生物CSO朱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秦成峰,石药集团疫苗临床中心总经理丘远征,Cytiva Genomic Medicine R&D Scientist 姜望舒,深信生物研发总监庞司林,赛诺菲疫苗全球对外研发部亚太区负责人杜笑寒对病毒载体、mRNA疫苗临床研究、递送系统等主题进行了报告分享。
mRNA疫苗是将编码保护性抗原的mRNA通过特定的递送系统传递至机体内,从而使机体获得免疫保护的一种生物制品。mRNA抗体将编码抗体mRNA分子通过递送载体引入体内,利用宿主细胞表达目标抗体进而发挥作用,该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预防性mRNA疫苗可探索在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细菌类病原、潜伏感染病毒方面的研究。
病毒载体和mRNA均可作为通用技术平台,开发周期短,可以更快速应对公共卫生健康问题。病毒载体和mRNA技术仍旧是CGT核心因素,二者互为补充,靶向性和智能化的递送是病毒载体和mRNA药物向更多临床应用拓展的基础。



彭育才
生物制药科学家、丽凡达生物创始人

本场主题聚焦监管,来自中检院的吴小红,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高级审评员胡晓敏,昌平实验室资深科学家高晨燕、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汪萱怡针对mRNA疫苗在监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近岸蛋白科技董事长兼CEO朱化星,InProcess-LSP, Netherlands高级产品经理王艳则针对mRNA疫苗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进行了分享。
疫苗的临床试验需要非临床研究数据支持。mRNA疫苗不同于其他疫苗,关注递送系统,平台技术的应用。对于创新型疫苗,或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建议疫苗研究者与监管机构多沟通,以加快疫苗的研发。
完全创新的抗原或疾病、颠覆性的技术,才可能在疫苗市场中取得比重较大的份额。而对于真正创新的疫苗,研发者必须对抗原有充分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法规和建立开发策略。整体开发计划、临床计划等,都需要建立在对病毒的了解之上。要注意的是,“一个实验解决一个问题”,目标明确,以终为始。



金侠
医克生物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CEO
朱化星
近岸蛋白董事长兼CEO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KUST副教授旷怡,诺唯赞生物蛋白进化科学家何伟,君健生物首席科学家王友如分享了mRNA技术和工艺相关的内容。圆因生物CEO高璐则介绍了环状RNA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开发治疗性mRNA产品需要更加严格控制dsRNA残留量。线性形式的mRNA容易受到核酸酶降解,在体内通常只能短暂存在,mRNA技术通过表达蛋白应用于疫苗以外的治疗性领域仍面临挑战。环状RNA通过成环把易受核酸酶攻击的末端连在一起,可以克服易降解的问题。
震旦鼎泰董事长兼CEO、首席科学家于继云,医克生物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CEO金侠的分享内容为DNA疫苗。
DNA疫苗具有巨大的未开发潜力。DNA疫苗和mRNA疫苗有着相似的开发历史,但研发三十余年来,仅有数款DNA疫苗产品上市,而且大部分为动物疫苗;中美有几款值得关注的人用DNA疫苗正在临床试验中。自复制DNA(saDNA)疫苗体系,在诱导免疫的高效性和体系的模块化方面,完全可以与mRNA疫苗相媲美,而在药物的安全性、稳定性、技术的专利自主性、生产的自主可控性以及药品储存应用的便利性等方面,都要比mRNA疫苗技术更有优势,是融合了DNA疫苗和mRNA疫苗双重优势的新一代更有发展潜力的核酸疫苗技术体系。



安静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教授梁文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外科主治医师王新景,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亮,吉林大学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教授顾景凯介绍了有关通用型疫苗、个性化肿瘤疫苗、AI赋能核酸药物的研发与转化,以及mRNA-LNP及其载体材料体内的相关研究。
众达律师事务所(Jones Day)资深知识产权律师于雯华分享了核酸药物领域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基因疗法产品往往涉及在不同药物组分方面持有知识产权的多方协作,要关注早期基础知识产权的专利寿命,主要参与者一直在继续下一阶段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将对后来者的自由实施权(FTO)产生重大影响。
在生物类似药方面,由于基因及细胞治疗类药物成分复杂,目前尚无明确法规和指南提示FDA未来将如何认定其“有效成分”以及如何判断是否与参考药物“高度相似”。企业应提前关注监管环境变化的风向,不论产品未来以生物类似药上市或者抵御其竞争,均需要调整自身的IP策略。




姜春来
百克生物常务副总经理
谭文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

在本场报告中,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生物制药科学家、丽凡达生物创始人彭育才,百克生物常务副总经理姜春来,中生复诺健资深科学家兼CSO学术秘书周文硕,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陈建军分享了mRNA疫苗在甲流、猴痘、RSV、狂犬病、肺结核、流感等不同疾病领域中的研究。
期间,大会进行了“领航之星”青年学者征文比赛颁奖会,共7位青年学者获得了征文奖项,6位获得口头报告奖项。
大会的最后,艾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英博进行了总结陈词。期待“第九届全国核酸疫苗大会“再相聚!









本次讲习研讨班由核酸疫苗分会秘书长于杨主持,邀请了艾博生物张志一、艾棣维欣赵干两位行业专家分别进行了《储存便利的mRNA纳米脂球制剂的开发》和《DNA疫苗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报告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安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应急技术中心谭文杰主任也出席了本次研讨班,与13位报告青年学者及现场参加论坛的老师、同学们就mRNA疫苗、DNA疫苗、mRNA递送系统、纳米科技等热点专题展开面对面交流。






同写意秘书处团队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