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杭州国际医药源头创新论坛
会议时间:
2021年5月20-21日
会议地点:
杭州
标签:
行业会议
热度:
48631
现场丨激活源头创新,成就健康未来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
启动仪式
领导致辞




项目签约与启动仪式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巍与研究院合作企业代表签约(从左到右依次为北京五道口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杜雨桐、药渡经纬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丁红霞、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文宇、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巍、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朱正红、浙大网新集团总裁张四纲、东方汇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项立平)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巍与研究院首批资助项目代表签约(从左到右依次为于烨、卓巍、邵吉民、杨巍、李晓明、斯科、苏焕兴)


主旨报告与圆桌论坛

【主持】
罗建红: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
【嘉宾】
邓子新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
李兰娟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苏国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
詹启敏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
• 源头创新首先是开拓性的创新,就像数学家发现0,不要小看它。我们今天的源头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没有源头创新就没有支撑,就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出现,也不可能解决今天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 怎么开展原始创新,关键之一是要营造什么氛围。我们需要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年轻人敢于质疑,因为科学的驱动都是好奇心。
• 药企发展要有后劲,而这种创新一定程度上依靠跟大学科研院所、科学家的源头创新能力紧密结合。科学、社会、产业项目之间要找到合伙人,各自发挥作用,这样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 利用好高校的学术优势、地方政府的资金政策优势、企业搭建平台的管理优势,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这些都是有待探讨和实践的。


【主持】
王青青: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嘉宾】
宗晓琳: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成果转化处副处长
丁列明:贝达药业董事长
游向东:浙商创投执行总裁
朱正红: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
周路明:深圳源创力基金总裁
• 从企业的角度,做创新大致有四个路径:完全的自主创新、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和整体收购。作为社会资本,创投机构是价值企业的发展者,也应该是价值管理的投资者,价值创造的推动者,帮助创业团队赋能。
•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资本关注点可能会有差异,特别是早期的项目和成长成熟期的项目不太一样,对于后者,创始人和创始团队、需求市场、商业化能力都是关键。
• 国际上的大学通常从源头创新开始,对源头专利的管理非常有序。目前我们也逐步跟进,但整体管理速度、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需要专门的一个机构来做。
• 怎么样把政府资源配置变得更有效率,这件事我们到目前没有解决好。探索政府资源配置的重心适当下移,让公益性平台、技术平台解决雪中送炭的问题,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

生物医药源头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过去五年,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多维共进、程度有别”的演进趋势,促进了医药创新的高速发展。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已呈现三大关键趋势:加速、差异化和全球化。具体表现在:在多技术平台和多靶点层面同全球的研发差距不断缩小;差异化创新成果逐渐显现;中国药企的创新研发不断获得海外监管机构的认可。往前看,中国医药创新将迈入一个新台阶,未来领军的创新生物药企实将需要在这三个维度上有所突破,并在关键价值链上和主要医药市场上有选择性地布局。

原创药物开发目的是解决临床需求,而产品的价值由临床获益而定,产品的价格和价值可以完全不同。疾病生物学是原创的基础,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平台开展差异化的产品开发,价值为导向差异的药物研发决定原创药的将来。



从科学到产品转化需要深耕和专注。自2015年成立以来,康立明生物一直专注于肠癌筛查领域,结合自身经验,正确的事有:确立行业内技术领先地位;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包括直销、经销商、第三方检验和大健康;建设多层次、高素质、执行力强的互补人才梯队。此外,整个产品转化的过程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撑。

源头创新项目路演

报告题目:骨骼肌KATP钾通道选择性抑制剂的筛选和糖尿病新药研发
王 刚: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药效学平台主任
报告题目:Reshaping life through regenerative medicinee
王紫壹: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药物筛选平台主任
报告题目:药物筛选平台项目
杨 帆: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报告题目:计算设计靶向TRPM8离子通道的镇痛多肽生物大分子
杨 巍: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报告题目:靶向TRPM2通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性抑制剂
张松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调控干细胞募集和粘附的子宫内膜再生材料
【点评嘉宾】
唐艳旻:启明创投医疗保健投资合伙人
刘 智:深圳源创力清源投资公司董事
袁安根:天汇资本创始人、董事长
张 妍:和玉资本投资合伙人
周乃俊:国投招商董事总经理
滕宇航: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
王奎锋:勤浩医药创始人、CEO
技术/平台赋能源头创新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是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新兴方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作用机理、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等优势。但该技术尚有诸多难点亟待攻破。睿跃生物CULLGEN基于专有的化学结构库,突破了靶向降解剂口服给药难的局限;结合AI技术实现靶点蛋白的高选择性降解;并开发出具有体内活性的新型泛素连接酶配体。





多数现代疾病都随衰老而生。机体衰老根本在细胞,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其实是可“抗”的,包括清除衰老细胞、激活和移植干细胞。免疫衰老可能是机体衰老的核心,工程化免疫细胞、新型疫苗等可能是抗衰老领域最具产业潜能的技术。目前在发达地区,长寿产业如雨后春笋,预期未来可产生十万亿级别的商业机会。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药物筛选平台,聚焦于世界前沿的疾病模型和靶点药物开发领域,为创新药物的早期开发提供助力服务。药物筛选平台的业务涵盖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药化改造两大板块。平台配备多种创新药物研发的高端仪器设备,横向联合浙大等多所高校,纳入众多先进的技术体系,打造两大药物筛选特色,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以离子通道和GPCR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以及为不同的靶点,尤其是创新靶点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筛选服务。

作为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直是科研攻关的重点,钙离子通道作为重要的调控细胞内钙信号的蛋白分子,在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FLIPR对两千多种天然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荧光筛选, 在不同基因型背景的NSCLC细胞株中发现许多可以调控钙离子通道活性的天然产物。对其中天然产物进行分子条码全基因组文库研究,发现其主要作用位点涉及染色体调控,并且该天然产物的活性与特定基因表达相关,预示着许多药物本身也需要在特定的人、特定的部位、特定的癌症才能更好发挥特定的作用,这也是未来精准医疗的方向。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新材料和医疗器械平台是浙江大学和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的创新研究院的职能平台之一,研究领域涉及医用高分子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工艺研究、工业化生产工艺开发,并着重于新材料的医疗产品应用转化,特别是可吸收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制开发。平台依托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合级单体制备技术、本体开环聚合技术、缩合聚合技术以及基于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医疗器械加工制造技术,已建立了系列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定制合成开发体系,并具有可吸收医疗器械的设计转化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

杭州德晟医药有限公司,由在多肽行业平均20年经验的知名核心高管专家组成,提供CDMO、CMO、CRO、还涉及有关疫苗,ADC核苷酸等其他服务。在过去几年,多肽药物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高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上市持有人和药品集采制度对传统医药领域冲击较大,而多肽目前属于高端制剂,国内相应的药物提供厂家不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医药企业开始转向多肽药物的开发。

再生医学与健康领域发展面向国民健康重大需求,未来10年到20年是干细胞产业化的黄金时期。我国干细胞领域研究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部分方向达到引领,且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临床应用也正在逐步规范。但国家资金只能投入到基础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或早期专利,如何将专利转化为产品还要依靠社会资本,或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等新模式。
写意花絮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