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第一天)
会议时间:
2022年11月3日
会议地点:
深圳
标签:
行业会议
热度:
53325
现场丨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在严格执行大会有关疫情政策规定的前提下,11月3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和深圳市贸促委主办的“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正式开幕。
两年前,同写意策划执行的 “2020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结合同期展会,引起外界对深圳坪山“生物医药新高地”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本届大会设一个主会场,一场创新领袖峰会和十场主题论坛。
生命健康新沃土,双区发展新机遇。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着美好的明天,我们要适应生物医药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研发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体系,瞄准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制高点和先进模式,给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嘉
坪山将抢抓一系列利好机遇,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补链,为广大企业、科研院所、科创载体提供一流的政策支持、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让“生物医药看坪山”成为鲜明标识。
随着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20+8”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以及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三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迎来又一重大契机。
在原有的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对标一流全新打造深圳BioPark这一产业地标,汇聚人才、集聚力量、达成共识、争创一流,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深圳BioPark是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所在地,也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园区和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集聚区。
大会现场,深圳BioPark正式全球发布。
张绪穆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抗新冠口服药Shen26药物开发
瑞德西韦、莫那匹韦和SHEN26三款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RdRp) 同靶点药品中,SHEN26结构简单,合成路线简单,成本可控;
卢洪洲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生物医药科技转化是疫情防控成功的关键
我们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教授团队之前就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新冠疫情爆发后,将这个思路用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上,很快获得了突破和成果。
赵春华
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学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干细胞新药研究理论与实践
国际首次发现成体源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潜能、多能转录因子表达等特征,可自然分选获得,并已经17年科学规范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有效,在治疗慢病、干预衰老等方面发挥较好的功效,特别是修复能力强、具有双向的免疫调节及诱导耐受功能和极强的组再生能力。
陈有海
欧洲科学院院士
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
肿瘤免疫治疗与新免疫检查点药物研发
除了分子水平的检查点之外,肿瘤细胞还制造了一种名为免疫抑制性细胞的细胞检查点。
王玉田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教授
多肽介导的溶酶体和蛋白酶体降解内源性蛋白质技术在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多肽药物相比化学小分子药具有更高效、更安全、更具有耐受性,同时也具有更高选择性、不易在体内蓄积的优点。
朱迅
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中国传统药企如何突破现状转型升级?
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开发和市场控制,快速增加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是并购和研发投入,借路战略是中国医药国际化之路的现实选择。
王立群
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下一代细胞治疗产品展望
研发通用型CAR-T、从异体血液瘤转到异体实体瘤是未来的发展态势。
贺耘
药物递送:
利用ADC、多肽药物或小分子做靶向靶头;
杨海涛
瑞羿奥纳创始人、董事长
基于mRNA平台技术开发治疗性肿瘤疫苗的技术挑战
目前的瓶颈有3个:
史渊源
深圳细胞谷创始人、董事长
细胞和基因治疗病毒载体GMP工业化体系的建立
中国拥有庞大的病毒载体市场与增长潜力。
资本寒冬下创新药的布局和投资逻辑
程增江(主持):
孟凡强:
黄反之:
杨 锋:
黄 鸣:
李长青:
● 中国市场最大的平台、最大的投资人是政府,但政府要做的事情主要是搭台,让企业来唱戏。
● 投资最大的敌人就是贪婪和恐惧,前两年就充分体现什么叫贪婪。
● 生物医药还能不能投?
● 在二级市场的优势是,比如港股融资工具比较多,可以发债、发优先股等等。
● 当下大家对资本市场的选择,实际上是非常有限。
● 如何把一个小公司在资本市场下行的时候做成优质资产?
如何构建创新人才战略
程增江(主持):
● 国企、民企和外企对优秀人才的判定标准相似,微小的差异在于,国企稳定性和保障性会好一些。
● 企业的战略和布局可以从生意模式、组织管理、机制模式、人才引进和评价,以及容错机制方面进行重塑和机制创新。
● 有些人才适合做研发、做技术,有些适合做管理,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不断地锻炼与磨合,包括外国人才和内部培养人才的平衡、文化的融合,企业在其中也在不断进步。
● 企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和标准。
● PHD做药,MD是专业的使用人员,能够横跨两边,既有供给方思维又有用户方的思维非常重要。
● 企业引进一个领军人才,一定是因为这个人拥有公司原本属性上所缺乏的东西,最主要的可能就是创新:
●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给予团队更多物质回报的同时能够提高大家的技能、视野和格局,并且能够奖惩分明,使团队向同一个目标和价值观愉快地奋进。
受防疫要求影响,本次大会有10家创新服务机构参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