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医药圈鼎沸! 同写意15周年预见中国新药下一个十年!

部分专家合影
这是一个属于生命医学的伟大时代。
十年,PD-1疗法从初现疗效到成功上市。
十年,中国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从寥寥无几到遍地开花。
十年,是一个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成功上市的生命周期,也是中国医药产业崛起的见证。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发现的候选药物已进入全球临床试验,其中包括一些具有竞争力的首创新药。 但“全球新”源自中国,造福全球患者,我们仍在路上! 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从仿制为主到全面创新,中国新药发展任重而道远,下一个创新十年路在何方值得深思与探讨!
2019年10月30日,同写意15周年史诗般巨作-首届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与政策法规大会在苏州金鸡湖畔盛大开幕。 本届大会是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主办,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药物研发创新工作委员会、BioBAY、百奥赛图、深度智耀、太美医疗科技、东富龙等众多机构协办。
会议以全球视野汇集了200位医药重磅大咖,千余位行业同仁,以远见卓识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共同研讨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和政策法规热点方向,以敬献中国生物医药的下一个十年。 会议现场,十余个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堪称“作品”,每一幕都是内容精心打造和设计,吸睛无数,导致2000与会者放弃茶歇时间驻场交流,流连忘返。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和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联合主办了本次大会,利用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探讨生物药学科研和相关产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入了解国际间生物医药研究与药品管理的政策法规,加速我国生物医药创制与国际接轨。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与同写意初始于12年前,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出于对科学的敬畏、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创新的热情,同写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科技人才和新药领军人才高地和神圣殿堂,以及成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育的黄埔军校。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生物医药是当今世界最具产业的成长之一,作为我国新药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机构,同写意携手中外顶尖机构和知名带头人,在园区举办首届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与政策法规大会,并将华东区总部落户在园区,这个会议带来了最前沿的技术最热门的研发领域和行业发展趋势。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欢迎各位行业同仁光临苏州,共同探讨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与政策法规,特别是同写意成立15周年之际,这个会特别有意义,他的意义不仅在今天高朋满座,更有意义的是恰到时机,大家知道过去的几年里药品监管的一系列改革效应在逐步显现,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正在推动整个行业迅速的整合。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在报告伊始,何主席对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在15年来为中国生物医药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美国科学院院士、HCV发现者、Synergenics LLC董事长
美国生物技术发展: 创新与突破
从事疫苗生产的事业为我带来了很多成就感。 疫苗要想成功必须开发出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稳定表面抗原表达,抗原稳定性越高,疫苗研发成功率就越高。 目前的制药业对疫苗开发并不友好,疫苗制造需要更多新技术的助力。
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理事长
激荡30年(2005-2035)——回顾与展望暨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回顾医药产业过去30年,一直长期处于重销售轻研产的业态。 可喜的是,伴随着大面积医药改革的推动,近几年我们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转型。 中国药品研发从1.0版: 单纯仿制、2.0版: Me too、Me better走到3.0版: 自主创新,与海外同步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为未来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一起努力奋斗!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和其瑞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从中国实验室到全球临床患者,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First-In-Class,希望做国际标准的、能够走向全球的、服务于全球的病人、病患解决病人疾苦的创新药。 以前中国是借船出海,现在我们自己造船出海。 真的是希望全球创新药源自中国,造福患者,我们在路上,从医药大国变成医药强国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梦想。
信达生物董事长
生物药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药监、基础研究以及国家支付体系方面的变革,创新药发展的必备要素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是我们做生物药的最好的时代。 单克隆抗体将在未来 10 年内继续引领生物药产业的发展,随着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生物药技术值得突破与期待。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
加快创新药品审评审批的政策导向
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SHP2和KRAS通道,PD-1之后的下一波重磅炸弹
程增江博士是我刚刚回国时候,对中国的药品审批制度的启蒙老师。 在同写意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我们国家会在新药改革方面有如今这么大的成长。 今天耀眼的明星都有一段暗淡无光的岁月! 过去被认为难以成药或不可成药的靶点,如 KRAS,现在也慢慢成药,免疫学的靶点PD-1 的金子已经淘尽,KRAS 和 SHP2通道,PD-1之后的下一波重磅炸弹,以小分子药物寻找一些可靶向通路也是目前策略。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委、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肺癌的转化医学及最新进展
中国专家走向世界,主要依靠易瑞沙、特罗凯等靶向药。 这些药给予了患者更长的生存,但是都面临耐药性,这是转化研究的重点。 临床研究需要紧密结合转化研究,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 免疫治疗单药需要选择,PD-L1 可能是可靠标志,TMB 存疑,免疫治疗联合其他疗法是可行性方案。
荣昌生物制药CEO兼首席科学家
自主创新,实现原创生物药的突破
生物药创新思路的三个角度,从临床创新: 末线病人,疾病亚群,新鉴定疾病,被忽视的疾病; 从靶点创新: 新靶点、老靶点、难靶点; 从生产技术创新: 工程化抗体、双功能抗体、ADC。 但总的来说,不管是老的靶标还是更好的阻断机制,只要开发更好的药物,都是大有可为的。
微境生物科技/苏州偶领生物创始人/总经理
好科学让新药研发以弱胜强
当下的初创公司面临的困境众多,如何以弱胜强? 进入“经验成为创新障碍”的新领域、从公开研究中寻找答案、基于科学判断的反常规思维、未知就是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达沙替尼的 me too)、对监管政策的深刻理解都是可以思考和切入的方案。
同写意特约FDA评论员
欲望驱动的产业与美国的制药法律环境
美国的制药工业有一个商业怪圈,总体来说是一个欲望驱动的产业。 目前美国这样的制药体系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美国太有钱了,为了活命一直愿意投资。 科学家要的是研究结果,企业要的是经济回报,政府要的是选票,患者要的是选票,所以有专家表示,到 2050 年,如果50%的 GDP 就能解决其他问题,那么用另一半 GDP都会用于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又何尝不可!
何如意: 国投创新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医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学委会主任
-
只有创新才能创造价值,希望中国创新药能占据国际创新药领域的 10%,科学驱动资本,整个过程是联动的,要让科学家自由发挥想象力,才能在 10 年内有所作为。
-
目前的创新模式在新的4+7 政策下无法适用,需要寻找新的赢利点。 差异化也应该基于趋势和自己的能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地。
-
-
中国创新使命是让中国人民有药吃,首先是有药可吃,也就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第二要建立药物创新的新体系,寻找解决人类疾病长期需求的新方法。
-
鼓励创新的资本市场吗,支持创新产业,这是创新突破的关键。
-
中国新药要有所突破,一定要有稳定的政策支持,连续性、科学性、合规性和国际化。
-
中国的制药行业在十年前还是个小孩子,而十年后可能就会成为引领欧美制药行业的成年人,希望那时我们可以引领对方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