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写意论坛第97期 | 吸入制剂产品研发与一致性评价高峰论坛
会议时间:
2019年9月21日-22日
会议地点:
上海
标签:
行业会议
热度:
56820
现场丨直面吸入制剂产品研发与一致性评价技术与法规挑战
会议现场
近年来,药企对吸入制剂产品开发热情高涨,其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持续高增长,国内吸入制剂产品开发的严重落后以及医药产业亟待升级发展是关键的几个因素。
根据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包联气雾剂专业委员会主任、IDDA名誉主任游一中教授会上提供的数据,2018年国产吸入药占比仅有13.8%。游教授呼吁研发、药审、生产、医保、推广、使用多部门携手合作尽快让广大病人口鼻吸药就治病。
吸入制剂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医学、药学、材料学、粉体工学、精密模具加工与制造等多学科融合,最终产品质量与配方工艺、包材、给药装置及递送原理、患者使用均有密切的关系。吸入制剂新产品研发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技术上非常具有挑战性,在审评标准上仍有争论,在开展临床研究上仍然遇到诸多困难。
医药行业非常需要一场富有真知灼见的高质量的研讨会。

会议现场
“汇聚一线一流,讲求真知灼见”是同写意的初心。同写意第97期论坛聚焦于吸入制剂产品研发与一致性评价,联合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吸入给药联盟)共同主办此次专题会议,20位专家从临床、市场,法规特别是药学研究等方面直击吸入制剂开发痛点,讲得动情,近300位与会者聚精会神,听的过瘾,讨论环节激烈碰撞,一再延长。

部分专家合影
▼

游一中
中国包联气雾剂专业委员会主任、IDDA名誉主任、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药师、副主任医师
报告主题:吸入制剂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与展望
-
哮喘、慢阻肺是重要慢病,我国吸入给药亟待推进提高。
-
吸入给药目前瓶颈和难点体现在生产端品种少,产量低,研发端仿制多,创新极少。 -
期待研发、药审、生产、医保、推广、使用多部门携手合作尽快让广大病人口鼻吸药就治病。 -
通过合理、正确的选择正确吸入装置,让广大病人实现不吃药不打针,口鼻吸药就治病的便捷和福音。
▼

顾宇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复旦中山肺功能室副主任
报告题目: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现状与吸入制剂的治疗
慢性气道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主要包括慢阻肺和哮喘。我国慢阻肺40岁以上发病率13.7%,20岁以上慢阻肺患者接近1亿,单病种死因顺位第三,疾病负担第四;哮喘14岁以上发病率1.24%,较10年前增加50%左右。吸入治疗是慢性气道病基本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好,起效相对快,全身副作用小的优点,适合长期治疗。目前慢性气道病规范诊断和吸入治疗普及率低,需要根据产品特点(阻力、最低吸气流速和有效微立量)以及患者吸气能力、偏好选择合适的吸入产品,宣教正确的吸入方法并全程管理。
▼

周薇
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报告题目:国内外吸入制剂临床终点研究案例
-
儿童绝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与成人呼吸系统存在解剖学与功能性上的差异,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应同时考虑。
-
婴幼儿更偏向于使用鼻子呼吸,剂量小、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的吸入药物尤其适合儿童。吸入治疗给儿童带来的是安全,高效,依从性高,但相关研究不足。 -
雾化吸入ICS 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PK/PD、吸入装置及患儿的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
解决儿童用药问题迫在眉睫,呼吁对应用于儿童的吸入制剂进行临床研究,研究药品在各个年龄段儿童群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药物监管夯实基础。
▼

李歆晨
艾昆纬(IQVIA)管理咨询事业部首席咨询顾问
报告题目:全球吸入制剂市场现状概览及国内竞争格局分析
▼

王震宇
成都倍特药业集团暨四川普锐特药业研发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鼻喷剂产品研发及体外评价
鼻腔给药拥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顺应性好的优点。鼻腔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越来越被重视,应用适应症从早期的鼻腔局部疾病逐渐扩展到全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疾病领域。作为一种药械联用产品,鼻喷剂的研发需从制剂、装置、鼻腔生理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结合以质量控制为基础的体外研究方法和以鼻腔吸收过程为基础的体外研究方法为鼻喷剂的药学质量和临床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

王晓飞
上海欧米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物制剂部总监、IDDA副秘书长
报告题目:吸入气雾剂的质量控制
仿制吸入粉雾剂的研发是一个集专利评估、反向工程、工艺研发、工艺放大以及张总观点:给药装置配合的系统工程。认清各研发单元的重要性和各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对加快项目研发非常重要。对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排除项目技术和法务风险都有帮助。
▼

邵奇
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IDDA秘书长
报告题目:吸入气雾剂产业化过程工艺控制
定量吸入气雾剂不同于普通的药物制剂,需要通过药剂学、材料学、光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综合应用才能开发出一款具有高度药械组合的产品。其产业化工艺与验证过程的专属性、复杂性,及其药物递送装置的特殊性造就了产品开发的高门槛和高投入。
▼

张凯
苏州欧米尼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题目:粉雾剂工艺研发的探讨
仿制吸入粉雾剂的研发是一个集专利评估,反向工程,工艺研发,工艺放大以及给药装置配合的系统工程。 认清各研发单元的重要性和各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对加快项目研发非常重要。对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排除项目技术和法务风险都有帮助。
▼

李劲松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IDDA理事委员
报告题目:颗粒空气动力学在吸入药物中的应用
呼吸道的特殊结构特征使它拥有巨大表面积,同时又多大23级的气管结构,这就导致了不同大小的粒子沉降于呼吸道的不同部位,给呼吸道吸入给药提供生理性结构的基础。鉴于体外研究吸入给药的研究需要,以及动物实验评价研究的需要,我们研发了一种既有具有负压防护功能,又有多动物多浓度同时吸入暴露的实验装置,为吸入给药的基础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实验动物口鼻暴露的实验装置。
▼

栾瀚森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IDDA副主任委员(全国吸入给药联盟副主席)
报告题目:吸入粉雾剂的设计、开发与质量评价
吸入粉雾剂虽有简单的处方组成,但蕴含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虽是药,但离不开给药装置。深入研究小颗粒里的微观世界,是吸入粉雾剂处方工艺开发的基础。在处方工艺开发的同时应协同考虑给药装置的设计与开发。QbD理念应贯穿吸入粉雾剂开发的全过程,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
▼

毛世瑞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教授、中国颗粒学会理事、IDDA主任委员(全国吸入给药联盟副主席)
报告题目:粉体表征技术在DPI研究中的应用
DPI 粉体学性质与肺部沉积行为密切相关,进行DPI处方性能优化时,应全面表征处方的粉体学性质,以便更好地理解处方行为;动态表征技术可以模拟粉体加工过程以及DPI使用过程的操作方式,粉体学性质与处方性能之间可建立更好的相关性。
▼

Mr.Tony Mcdonough
Copley Scientific Limited
报告题目:USP/EP/中国药典吸入制剂体外测试方法解读 Copley Scientific
▼

廖永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制剂中心副主任、研究员、IDDA理事委员
报告题目:雾化吸入剂质量评价与雾化器选择要素
-
雾化气溶胶质量控制参数受处方和雾化装置的相互影响;
-
APSD、递送速率和递送总量等关键质量参数的控制方法应开展充分验证,以保证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
雾化装置及其使用条件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及其对制剂吸入性能的影响。
▼

赵卉
长风药业药物研究院制剂部经理、雾化项目经理
报告题目:吸入液体制剂产品开发应关注的问题
吸入液体制剂本身是液体制剂,其药物的递送需要和雾化装置进行联用。吸入液体制剂产品开发中既要进行充分的液体制剂药学研究,又要通过体外特性研究来考察雾化装置对于药物的递送效果。
▼

张启明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下一版药典吸入制剂通则的一点变化
有关吸入制剂通则,2020年版值得一提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由CP2015年版的在标签或说明书中需标明释放剂量和/或递送剂量修改为应标明释放剂量和递送剂量。二是由CP2015年版的只需在质量标准中测定罐内递送剂量均一性,而罐间递送剂量均一性只需内控,修改为在质量标准中既测定罐内递送剂量均一性,也测定罐间递送剂量均一性。
▼

沈丹蕾
MD、南京白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IDDA副主任委员(全国吸入给药联盟主席)、亚洲吸入技术协会理事成员
报告题目:开展吸入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的方法探讨
▼
杨劲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药品审评专家、IDDA理事委员
报告题目:基于信息整合的干粉吸入仿制药上市评价
▼

张慧
华西海圻医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MD、PhD、DABT、IDDA理事委员
报告题目:体外3D人呼吸道上皮系统在吸入药物评估中的作用
面对吸入药物研发中的挑战,需要不断有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人体3D呼吸道上皮细胞模型,应用在吸入药研发中,可以提高吸入药的研发效率和临床转化。
▼

贺晴
无锡市人民医院主任药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兼Ⅰ期临床研究室主任、IDDA理事委员
报告题目:经口吸入制剂人体生物等效评价研究
PK-BE研究在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等效性评价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对溶出度、渗透性较好药物的MDI和雾化吸入溶液剂,体内PK与体外质量评价关键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否对该类吸入制剂免PD或临床终点研究,甚至免PK-BE研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建立体内外相关模型来进一步证实,由此推动审评审批标准的建设。
▼

阳国平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临床药理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吸入制剂PD终点生物等效性研究
PD/临床终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药效反映吸入制剂在作用部位的药物暴露程度。因此,所选择的终点效应指标应与药物剂量存在较好的量效关系,而给药剂量的选择要避免在量效关系的平台期。
▼

李长青
前FDA医学审评专家、美国精鼎医药研究开发公司副总裁
报告题目: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临床终点研究个案分析
-
四个DPI产品代表了四种法规审报途径, 四类临床发展计划和战略和四种营销成果。 -
葛兰素史克根据b(1)NDA监管途径,针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适应症开发了Advair Diskus。 从2000到2018年18 年间,每年产品价值超过10亿美元。该产品作为一个新的剂型开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其临床策略遵循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药物组合方法。 -
GSK还使用年度报告途径,推出了授权仿制药。 -
TEVA 基于b (2)NDA监管途径开发了AirDuo RespiClick产品,在商业上的成功有限。 -
Mylan DPI仿制产品, Wixela Inhub,在2019年一月成功获得 FDA,它是第一个可代替,治疗等效DPI仿制产品,其产品销售非常成功。
▼

王丽红
Aptar Pharma 法规及实验室经理
报告题目:经口吸入和鼻喷制剂(OINDP)中可提取物和浸出物的考虑
-
可提取物和浸出物测试是药品开发和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活动,标准的制定需考虑周全。
-
材料的选择和评估需要认真进行,简化整个过程并确保合规性。
-
可提取物和浸出物测试: 需要根据原材料类型和配方(如添加剂含量)开发特定的高精确度和灵敏度的分析方法。
-
可提取物的常规控制:需要实施适当的控制策略(正确的方法、上游测试等)。
-
需采用合适的耐用性方法来对材料的可提取物和质量进行筛选(例如:非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
▼

张海飞
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安全药理总监、吸入毒理总监
报告题目:吸入新药非临床评价要求及临床相关性
区别于常规毒理试验,吸入途径药物的非临床毒理评价有特殊的技术性要求,从给药方法,剂量换算,结果检查等方面都不同于常规毒理试验。合理的毒理试验设计基础上,明确吸入毒理的非临床与临床差异有助于更好理解非临床毒理数据,准确预测临床。
Panel discussion:吸入制剂应用和吸入仿制制剂药学研发的关键技术



【主持】
侯曙光:IDDA副主任委员(全国吸入给药联盟副主席),四川普锐特医药科技总经理,四川海锐特药业董事长
王兆霖:IDDA副主任委员(全国吸入给药联盟副主席),浙江知一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嘉宾】
邵奇、毛世瑞、Mr.Tony Mcdonough、王震宇、张凯、李劲松、王晓飞、栾瀚森
吸入制剂应用和吸入仿制制剂药学研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国内目前吸入给药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如何解决吸入用药高度依赖进口和越来越多患者对于高品质呼吸系统用药的需求,第一步夯实国内基础研究、第二步扩大产品品种,核心把握难点,控制质量,满足法规要求
国内吸入药还需要大力推广,好的产品做出来后,对医生、护士、药师和患者进行专业、科普培训教育也很重要
政策如何鼓励吸入药创新产品做出来,需要研发、审评、生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产业界也应该积极主动多邀请监管部门参与沟通
Panel Discussion: 雾化吸入制剂药研发质量的关键技术讨论以及吸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法规要求与关键技术
【主持】
郑恒: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专家, 湖北省药监局核查专家、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IDDA理事委员
【嘉宾】
贺晴、张海飞、张慧、杨劲、张启明、沈丹蕾、徐坚

大会主席:游一中教授
中国包联气雾剂专业委员会主任、IDDA名誉主任、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本届大会是我近年来参加的众多吸入制剂会议中最成功的一次,究其原因,和以下三个重要的因素离不开:
一是,将近20位吸入制剂领域不同方向和专业背景的专家们,积极准备奉献了一个个精彩且高价值的报告,内容涉及研发、CMC、临床、法规的方方面面;
二是,活动成功的背后少不了卓越组织者——同写意。他们细致、系统、精细的协调和安排,让我们印象深刻。
最后是场下300位认真听讲、积极互动的受众,通过会上会下深入的交流,让这次会议有了如此完美的呈现。
会议临近结束,我希望这次会议可以加速推动我国吸入制剂创新发展道路,在各界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吸入制剂原创产品,造福广大患者。

会前研讨专家合影
会前,同写意论坛邀请游一中教授等专家举办了“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研讨会”,会上同写意FDA特约评论员孟八一应邀做了报告:FDA强力的监管造就了强大的制药产业;前FDA法规研究专家做了最新CDE《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学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概要简述,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介绍了“体外生物等效性研究概况”。同时,同写意组织专家翻译的《FDA吸入制剂指南》在会上做了发布。
同写意秘书处工作人员合影






支持机构丨Copley Scientific、Oxford Lasers、阿普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瑞气雾剂有限公司、马尔文帕纳科、DFE Pharma、诺译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阿斯利康(无锡)有限公司、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德国美剂乐上海代表处、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易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渡经纬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科贝源(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