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50余位产业领袖齐聚深圳,共话生物医药的“敢为人先”

标签: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来视察,鼓励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选择特区经济这一道路,率先引进市场经济体制,抑或是对科学研究、科技企业的创新探索,秉持“敢为天下先”精神,深圳都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欢迎每一个冒险者。

 

正如诸多行业人士坚信,21世纪是属于生物的世纪,也是中国的世纪。生物制药作为关系国民健康的行业,也是国际竞争中争夺的高地。在新的环境下,如何促进生物制药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全面、更超越式发展,深圳选择重金砸出一个能量“反应堆”,汇集人才与企业,激发“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动力。

 

2022年,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系列文件,围绕加快药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药物临床转化能力、加速药品注册审批进程以及打造生物医药园区等方向,进行资金、用地用房等实质性扶持。而这,只是深圳打造生物产业集群的实践之一。

 

在“2023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前夕,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商务局主办,坪山区科技创新局、坪山区投资推广服务署承办,同写意策划了一场产业领袖峰会,特别邀请50余位行业领袖齐聚一堂,探讨深圳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破局之路。

 

生物医药有哪些重点需要关注?背靠大数据、AI优势,深圳将如何推进“IT+BT”产业融合?在当下与未来的交叉中,一同摸索属于深圳的超级优势。

 

 

 

 

 

 
领导致辞
 

 

 

 

 

费晓愈

坪山区副区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6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也强调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坪山将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补链,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内出台区级产业扶持政策,2024年底将陆续投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二期等6个高标准的产业园区,新增产业用房超过100万平方米,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高端讨论
 
 
 

 

【主持】程增江博士

同写意论坛发起人

中国生物医药新基建联盟发起人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链盟创始人

 
 

在程增江博士主持下,围绕生物技术领域值得关注的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深圳能带来何种突破这三个话题,与会各位专家、企业家各抒己见。

 
PART.01
 
寻找锚点——乘风,逐浪生物科技

田源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

兴湾生物首席顾问

 

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兴湾生物首席顾问田源看来,生物医药的整体发展趋势,可谓是“半边风雨半边晴”。

 

在2015年国家药监局启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后,加之资金大量涌入等多重条件利好,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但2021年情况却急头转下,疫情、国际形势剧变之下,生物医药骤然进入资本寒冬。此外,带量采购、医保谈判也冲击了药企的研发回报率。

 

另一面,根据田源观察,医保局也在放宽创新药定价,予以支持;美国对中国在生物医药的打压据了解出现放缓的消息;企业也从licese-in向licese-out转变。整体来看,国内产业发展形势乐观。

 

 
 
 
 
 

 

黄反之

分享投资创始合伙人

 

 

分享投资创始合伙人黄反之则认为,这些好消息还不足以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格局——这场出清中,Biotech公司、VC等将会死掉三分之二。未来两三年,Biotech仍然需要深挖洞、广积粮,先谋生存后求发展。至于新业态,黄反之认为,未来将会呈现收购兼并的局面,会有一些并购基金出现。

 

中国要想一步登峰,成为与美国平级的创新强国,黄反之表示目前还不太现实。他说,想要成为医药创新的大国强国,得先要成为医药制造的强国。

 

 
 
 
 
 

 

赵炳祥

华润三九总裁

 

华润三九总裁赵炳祥发表了对当下Biotech与Big Pharma合作的看法。在他看来,传统的Big Pharma公司拥有扎实的工业化的制造基础、有品质的控制技术、丰富的市场的转化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与Biotech联合,能有效帮助后者度过眼前难关。

 

 
 
 
 
 

 

张连山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连山表示,生物医药系国民健康之行业,政府应当多资金扶持,因为“行业非常有价值,钱不会投错的”,而这些钱也会帮助一些企业渡过难关。在回报方面,等到一定规模时,定价低也可承受,最重要的是行业良性发展。

 

谈及到企业的实践,张连山以恒瑞医药举例,谈合作会看药物可及性、研发是否前瞻,比如顺应老龄化趋势的阿尔茨海默药物研发……

 

 
 
 
 
 

 

张礼和

中科院院士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礼和认为,国内创新药的关键问题,在于没有自己的源头创新的项目,既往fast-follow产品能否收回成本,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以擅长领域为例,张礼和讲述了近几年RNA药物的发展,从小病种发展到常见病,RNA药物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他建议,产业界一定要重视这种革命性变化,国家也应当大力支持源头创新。

 

 
 
 
 
 

 

孙勇奎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原力生命科学董事长兼CEO

 

在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原力生命科学董事长兼CEO孙勇奎看来,新药突破性研发不仅关乎新技术,底层逻辑还是由科学驱动。每一项新的技术诞生,总伴随激动人心的故事,但发展总是波荡起伏。只有真正回归基础,才能挖掘科学的潜力。

 

孙勇奎表示,新的科技不一定是right away。这条路很难,一定会遇到困难,但如何解决困难,有没有解决困难的能力,区隔了彼此的发展速度。

 
 
 
 
 
 

 

张绪穆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至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张绪穆,则一直提倡改变行业用词。比如,过了一致性评价、与原研药看齐的应当叫“学名药”,没做好的可以叫“仿制药”。其中,有最好的颠覆性技术、最高的质量、最安全和最环保的企业就会赢,他们将会是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全球化。这些企业的产品,不仅惠及中国14亿人口,还会覆盖东南亚,输送到“一带一路”国家。

 

 
 
 
 
 

 

范晓虎

Wondercel Therapeutics创始人、CEO

 

Wondercel Therapeutics创始人、CEO范晓虎见证了传奇生物的CAR-T西达基奥仑赛的诞生。他表示,细胞疗法在未来5年内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数千亿,而仅西达基奥仑赛一款产品,就支撑起传奇生物近千亿元的市值。

 

细胞基因疗法不像小分子门槛那么高,在这个新领域,中美两地的起点相差不多,所以极有可能跑出来。但虽然中国体量上有优势,范晓虎表示,企业不能满足靠齐国外水平,最好是另辟蹊径,冒一些险,做best-in-class的产品。

 
 

 

PART.02
 
IT/BT如何切实跨界融合?

张国栋

腾讯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

 

照腾讯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张国栋看来,在ChatGPT出现之后,大家对大模型的未来发展过于激进。首先,大模型训练成本动辄上千万美金,成本高昂,其次,大模型还需很多技术探索。

 

腾讯在医学的AI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张国栋介绍,腾讯已获得青光眼、肺炎、结直肠的国家三类医药器械证,可用来辅助诊疗。耗费几十亿搭建腾讯医典,核心目标在于未来AI应用不受知识产权困扰。张国栋特别强调,在医药领域的AI应用,需要尤为注重获取信息的合规性、合法性。

 

 
 
 
 
 

 

史文钊

神州医疗董事长兼CEO

 

神州医疗董事长兼CEO史文钊提出,医疗大数据的核心是要将医院中医生写的非结构化、非标准格式的文本信息,转变为结构化的、规范化的数据,可以训练AI来处理。既往需要人工识别的影像类数据,现在也可以使用AI来识别。

 

技术需要落地变成产品,完成循环,企业才可以得到发展。史文钊表示,神州医疗正在抢抓医院智慧化建设机会,帮助其建设大数据平台,完成商业闭环。

 

 
 
 
 
 

 

黄瑾

华为云副总裁

 
 

华为云副总裁黄瑾聊起AI的突越发展:目前AI已经可以结合行业应用场景,产生价值。云上AI辅助药物开发的平台,可以帮助药物靶点发现、药物筛选和分子优化。AI的介入,大大优化药物开发过程,比如筛选时候就作出预测,判断高优先级,从而缩短药物研发时间。

 

但同时,黄瑾也指出一些问题,即AI面临行业数据量短缺的现状。尤其是医药行业,重视专利保护,很多从业者不愿意共享数据,但又想用公开数据。因此,黄瑾也号召行业、政府牵头解决这一矛盾。

 
 
 

 

PART.03
 
打造生物科技的“深圳样本”

深圳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深圳,总得要做点先行先试的工作。

 

张丹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兴湾生物首席科学家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兴湾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丹认为,深圳的突破之处,可以考虑利用大湾区特殊地理位置,建立生物医药特区。

 

具体的畅想包括:特区内考虑能不能实现香港政策;能否开展多人种研究,解决本土药物出海,单一人种数据受限的问题;可不可以试点商业医疗保险,解决支付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曲凤宏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曲凤宏表示,深圳作为各方面资源聚集、交叉融合的城市,是最有可能诞生创新产品的地方之一。如果深圳不搞开放,不创新,那很难有其他地方做创新了。提早建设,对抢占制高点弥足重要。

 

 
 
 
 
 

 

 

沈建忠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进一步肯定,深圳是最有基础做交叉研究,融合创新的地方。

 
 

 

 

 

 
写意服务
 

 

 

 

 
 

 
 

 
 

 

 

 
 
 

 

 

部分学术界和产业界参会嘉宾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张礼和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兴湾生物首席顾问

孙勇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原力生命科学董事长兼CEO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兴湾生物首席科学家

张绪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张连山恒瑞医药副总经理

程增江同写意论坛发起人、中国生物制药创新链盟发起人

陈茂政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药渡董事长

史文钊神州医疗董事长兼CEO

栗红建普瑞金生物药业董事长

叶伟平华先医药董事长

段建新艾欣达伟董事长

赵炳祥华润三九总裁

张国栋腾讯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

黄反之分享投资创始合伙人

范晓虎Wondercel Therapeutics创始人,CEO

刘利平君圣泰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程思奇同写意CEO

黄 瑾华为云副总裁

陈秩静百吉生物董事、COO

赵柏松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恒普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原晨光祥根生物首席科学家

 诺思格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相关会议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一区1号楼6层62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图片名称

写意宣发

图片名称

同写意Biotech

图片名称

同写意微服务

图片名称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