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在蓝色药谷生命岛,谱写新的“核”篇章
会议时间:
2024年10月24-25日
会议地点:
烟台
标签:
2024,行业会议
热度:
30779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融资事件层出不穷,核药创新迎来一片繁荣。一份Statista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32年,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价值将达到140亿美元。
国内众多中国医药公司也已进军核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向这一赛道。面对相对蓝海的核药产业,如何把握机遇,用好上下游资源,避免内卷,成就高质量的创新,实现临床疗效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10月24-26日,由烟台国丰集团和烟台生物医药集团主办,同写意承办,得到山东埃格林医药大力支持的“第一届烟台企业家论坛”在烟台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中国医药向‘核’处去”为主题,邀请了50余位核药领域领军人物,在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深度探讨中国核药产业创新的未来。
牟平区正在大力培育“2+4”结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医药健康是两个千亿级产业之一。医药健康产业既是牟平区的“重点工程”,也是烟台市产业链建设的“示范样板”。2023年,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深入了解牟平,在牟平开展生物医药和核医药领域的相关合作。

国丰集团累计投资近500亿元深度布局了航空航天、海洋经济等10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出资15亿元全资组建了生物医药集团,启动3.2平方公里的蓝色药谷·生命岛建设,配套组建了100亿元的生物医药母基金,构建了产、融、投、招一体化的资本赋能体系。未来,国丰集团将一如既往发挥在资本运作、招商服务、产投合作等领域的经验和优势,与各方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产业园建设和产业链招商向纵深迈进。

首先代表中国食药促进会对本次会议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
近年来,核药开发渐成投资热点,生物医药创新纷纷向“核”处去。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以建成核药创新的专业载体和良好生态,此次同写意组织核药创新领域的几十位总裁来到烟台深度研讨中国核药创新该向何处去,相信对各与会企业和行业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烟台市持续加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烟台生物医药集团在全市生物医药“1+3+X”产业空间布局下,率先在生命科学创新引领示范区打造蓝色药谷·生命岛产业园区。
聚焦一个核心园区,推动产业生态集聚发展
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地处烟威一体化核心区,南倚昆嵛山、北望养马岛,形成通山达海、湾岛相映的互济格局。园区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总建筑面积150万㎡,由“一区三园四岛”组成。
聚焦三个细分赛道,推动产业能级全面提升
基于烟台区位优势和产业战略部署,立足与全国生物医药园区错位竞争,抢位布局了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免疫力经济三个细分赛道。另外还谋划布局了未来食品、合成生物、健康医养等N个储备产业,构建“3+N”产业布局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
聚焦闭环式垂直生态体系,推动产业要素高效聚合
搭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平台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销售-研发-中试转化-检验与审批-生产-销售”闭环式垂直生态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布局创新要素、形成工作“闭环”,实现“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服务都能在这里找到”的目标。
聚焦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良性发展
建设术后康复、慢病治疗、企业展示、商务办公、人才公寓及商业配套设施,为园区入驻企业就近提供高标准生活配套服务,建设“城市花园+生态绿岛+滨水公园”花园式景观,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创业乐业幸福圈。
创新成果
已入驻企业达103家,产业化项目46个,其中74%来源于省外,26%来源于省内市外,一期厂房出租率超60%。目前园区17款一类创新药物获得国内外24个临床批件,数量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明年还将有8款创新药取得临床批件;已有多家企业顺利完成多轮融资,推动IPO上市。
程震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主任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
我国放射性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政府政策和经济增长将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新一代科研人员开始在放射性药物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未来,诊疗领域需要新的放射性核素,期待发现更多新靶点、新机制的放射性药物,同时探索放射性核素疗法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

吴晓明
东诚药业副总经理
蓝纳成生物总经理
目前,放射性药物产业规模基本形成,卫星产品爆发,核素治疗药物的价值充分体现。其中,放射性医用同位素的开发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诊疗一体优势是产业创新持续发展的动力,健全的产业化分工则可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报告人同时介绍了东诚药业对核医疗产业分析和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构建思路,以及相关成果。

核药领域持续火热,融资金额、全球战略交易数量逐年攀升,MNC争先入局。据Evaluate统计,2023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其中诊断产品占约70%;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50亿元左右。治疗性核药有望成为主要动力推动2026年全球核药市场达到120亿美元左右。TRT研发浪潮兴起,创新核药市场潜力巨大。

核药的全球化开发,首先要在中国率先推进高附加值化,再向海外推广。利用好IIT,基于中国IIT数据,开IND,解决了首次上人体试验的大难题,并减少美国桥接试验的规模,探索更低剂量。在所有临床开发阶段,适应症一直被列为成功的首要变量,要开发针对难治疾病的新疗法。了解不同地区的法规差异,FDA更注重临床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EMA更注重药物的风险-获益评估,NMPA则对放射性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较为重视。
核药原始创新-放射性药物靶点多样化趋势;火爆的市场与BD交易
• 核药给很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了有效手段,且可与大部分疗法联用。核药的想象空间无限,但新靶点稀缺,目前多肽是趋势,抗体也在陆续入场。
• 可通过改造结构,将多肽药物的半衰期与核素结合,达到优化的目的。同时可通过改变linker等,将药物的半衰期达到与核药相当。
• 做底层创新,可能比“弯道超车”更优。
• 创新需要平衡风险和收益,产品要能在国际上经受得住挑战。
• 产品在国际上拥有差异化和稀缺性、靶点全球靠前、IIT数据优秀,更容易受到关注。





核药全产业链开发与合作-同位素、供应链、CMC、安全评价、临床需求
• 药物开发过程中,核素是最原始的,要从源头找适配的核素,再去适配抗体、多肽等。
• 同位素的生产、购买和使用环节面临多重挑战,其中监管尤为重要,期待会有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治疗核素在医院方面有巨大瓶颈,希望核素在使用环节也能得到更多支持。
• 在目前的创新阶段,CRDMO更适合药企;CDMO是核药能够进入临床用药阶段的重要机会,在拥有稳定现金流和持续收入的时候,CDMO更适合;CMO则适合拥有重磅上市核药,且产品能够长远发展的阶段。
• 只要IIT数据够好,依然可以和MNC谈判。对于新靶点,MNC更看重临床数据,老靶点则关注临床前。
• 国内核药领域不缺技术和人才,缺的是时间。




















本次活动由同写意策划执行。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