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第一天)
会议时间:
2025年3月28-30日
会议地点:
广州
标签:
2025,行业会议
热度:
28650
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谋划健康产业新未来。
3月2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承载着锚定创新价值实现方向的厚望,如期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本次大会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产业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办,联合主办、支持单位包括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论坛、BioHK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承办单位包括同写意、广州南沙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南沙粤港澳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
围绕“创新科技成就未来健康产业”主题,包括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内的海内外数十位院士科学家、医药产业界上百位先锋人物,共同就抗衰、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等热门领域,展开主旨报告与高端讨论。
大会首日,上千名业界同仁莅临现场,另有上万人进入同写意直播间,共享一场风格务实、洞察深刻的思想盛宴。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谢伟为大会做开幕致辞。

谢伟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随后,广州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俊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杨春光,霍英东基金永远董事、全国青联原副主席霍震宇,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谢小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分别致辞发言。

罗俊茯
广州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春光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党委书记、理事长

霍震宇
霍英东基金永远董事、全国青联原副主席

谢小勇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卢金荣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为大会致词。

金力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州产投—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举办启动仪式。该基金规模10亿元,主要投向复旦大学成果转化项目、校友项目和合作生态圈创新创业项目,致力于引入项目落地广州市,为广州市未来产业聚集发展全面提速。

随后,《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地图》正式对外发布。该地图以“一核两极多园区”为骨架,依托“研发-中试-制造”协同布局,助力全球优质项目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王玉印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开幕式上,还开展了广州市生物医药高价值园区授牌仪式。黄埔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园区、越秀临床技术成果转化价值园区、荔湾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价值园区、南沙生命健康价值园区四个园区获得授牌。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举办启动仪式。该网络将构建“线上数字中枢+线下服务枢纽”双轮驱动体系,预计为企业降低35%出海成本,缩短国际注册周期至6-8个月,打造“一带一路”医疗器械流通新动脉。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基于AI的眼象辅助糖尿病风险评估,为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工作提供基于中医目诊的新思路。此外,考虑到靶点的选择是药物研发成败的关键因素,单一靶点药物研发难以应对复杂疾病,以及靶点发现难度大、周期长等难点,将全景化的中药功效通路靶标谱、AI等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融合,有助于加速中药创新开发。

仝小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
未病,不是无病,而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隐性阶段。无论是未病先防的防、已病防变的变还是瘥后防复的复,都是未来已来,必需发于先机、实施“截断”。为应对现代疾病谱变化,必须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换。治未病重要战略,一个是前移,另一个是下沉。

姬广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俄罗斯工程研究院院士
河南省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细胞与基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MSCs可有效改善与衰老相关的表型,延长平均寿命,但不同组织来源的MSC抗衰老的作用效果有差异。MSC抗衰老的机制并非单一,似乎与抑制慢性炎症,维持线粒体稳态,增强机体自噬能力,延长端粒长度,以及减少氧化应激等有关。

郁金泰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
中国老龄化程度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目前国内约有1500万患者,经济负担达万亿元,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有效药物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基于多组学数据+AI辅助+多学科交叉协作,将助力实现疾病早诊早治。



王小宁(主持):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原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长寿发展分会主任委员
王桂林: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
谢小勇: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沈晗耀: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论坛主席
于清明:全国人大代表,国药控股原董事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
卢金荣: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郁金泰: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华山)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
•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定位。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对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尤为重要。
•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本要素的支撑。对于大健康产业,尤为需要聚焦年轻人才的引进,建立起敢于投早、投小的资本赋能体制。
• 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以主动讲健康作为抓手,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考虑将常见疾病纳入医保,看似增加了医保开支,但是从社会整体效益来说,通过引导公众更早关注、介入健康问题,最终有助于节省更多的医疗开支。
• 知识产权不止是一种法律制度,也是一种产业创新要素。对大健康相关知识产权的优化配置,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才能进一步激发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产业基础和配置各不相同,各有优势。港、澳地区立足国际前沿,强化区域内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互通,对审批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相互学习、参考,从而打造有整体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3月28日晚上,作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的预热环节,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沙岭南东方酒店举办。
60余位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专家学者,共同就未来健康产业发展路线图、政策法规和资源保障建议、协同共建未来健康产业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长寿医学已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核心,我们正处于“银发经济”向“常青经济”新模态的转变过程。技术创新已成为健康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健康产业正朝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的路径纵深推进,加速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
要实现上述目标,亟需构建标准化的全民健康数据库体系,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此外,新的学科范式及产业新模态的发展离不开法规科学的创新和支撑,需要监管部门积极响应和变革。


同样在3月28日,“湾区共创,产业协同精准对接会”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龙头及投资机构的百余名代表参与其中。
此次对接会聚焦医疗器械、衰老干预、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通过技术转化、资源协同与产业落地三大核心议题,搭建政产学研资深度合作平台,推动前沿技术转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写意沙龙”已经成为同写意的品牌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创新机构、公司高管,一场场思想碰撞的盛宴在全国不同地区流动。
3月29日,写意图南在广州南沙举办。约50位嘉宾相聚,共同对南沙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产业落地南沙合作诉求、科技金融与产业政策制定等话题交换了意见。















同写意会务执行团队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