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第一天)

标签:


 

 

 

 

 

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谋划健康产业新未来。

 

3月2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承载着锚定创新价值实现方向的厚望,如期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本次大会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产业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办,联合主办、支持单位包括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论坛、BioHK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承办单位包括同写意、广州南沙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南沙粤港澳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

 

围绕“创新科技成就未来健康产业”主题,包括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内的海内外数十位院士科学家、医药产业界上百位先锋人物,共同就抗衰、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等热门领域,展开主旨报告与高端讨论。

 

大会首日,上千名业界同仁莅临现场,另有上万人进入同写意直播间,共享一场风格务实、洞察深刻的思想盛宴。

 

 

 

开幕式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谢伟为大会做开幕致辞。

 

谢伟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随后,广州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俊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杨春光,霍英东基金永远董事、全国青联原副主席霍震宇,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谢小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分别致辞发言。

 

罗俊茯

广州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春光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党委书记、理事长

霍震宇

霍英东基金永远董事、全国青联原副主席

谢小勇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卢金荣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大会致词。

 

金力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州产投—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举办启动仪式。该基金规模10亿元,主要投向复旦大学成果转化项目、校友项目和合作生态圈创新创业项目,致力于引入项目落地广州市,为广州市未来产业聚集发展全面提速。

 

 

随后,《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地图》正式对外发布。该地图以“一核两极多园区”为骨架,依托“研发-中试-制造”协同布局,助力全球优质项目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王玉印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开幕式上,还开展了广州市生物医药高价值园区授牌仪式。黄埔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园区、越秀临床技术成果转化价值园区、荔湾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价值园区、南沙生命健康价值园区四个园区获得授牌。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举办启动仪式。该网络将构建“线上数字中枢+线下服务枢纽”双轮驱动体系,预计为企业降低35%出海成本,缩短国际注册周期至6-8个月,打造“一带一路”医疗器械流通新动脉。

 

 

 

 

 

主旨报告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未来大健康产业探索:身心境并重

 

基于AI的眼象辅助糖尿病风险评估,为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工作提供基于中医目诊的新思路。此外,考虑到靶点的选择是药物研发成败的关键因素,单一靶点药物研发难以应对复杂疾病,以及靶点发现难度大、周期长等难点,将全景化的中药功效通路靶标谱、AI等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融合,有助于加速中药创新开发。

仝小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

 

中医治未病现代新识

 

未病,不是无病,而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隐性阶段。无论是未病先防的防、已病防变的变还是瘥后防复的复,都是未来已来,必需发于先机、实施“截断”。为应对现代疾病谱变化,必须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换。治未病重要战略,一个是前移,另一个是下沉。

姬广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俄罗斯工程研究院院士

河南省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细胞与基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衰老与基于科学抗衰的现在和将来

 

MSCs可有效改善与衰老相关的表型,延长平均寿命,但不同组织来源的MSC抗衰老的作用效果有差异。MSC抗衰老的机制并非单一,似乎与抑制慢性炎症,维持线粒体稳态,增强机体自噬能力,延长端粒长度,以及减少氧化应激等有关。

郁金泰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

 

神经退行性疾病精准诊治新技术

 

中国老龄化程度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目前国内约有1500万患者,经济负担达万亿元,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有效药物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基于多组学数据+AI辅助+多学科交叉协作,将助力实现疾病早诊早治。

 

 

 

高端对话

 

 

王小宁(主持):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原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长寿发展分会主任委员

王桂林: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

谢小勇: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沈晗耀: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论坛主席

于清明:全国人大代表,国药控股原董事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

卢金荣: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郁金泰: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华山)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

 

 

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区域合作

 

 

•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定位。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对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尤为重要。

 

•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本要素的支撑。对于大健康产业,尤为需要聚焦年轻人才的引进,建立起敢于投早、投小的资本赋能体制。

 

• 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以主动讲健康作为抓手,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考虑将常见疾病纳入医保,看似增加了医保开支,但是从社会整体效益来说,通过引导公众更早关注、介入健康问题,最终有助于节省更多的医疗开支。

 

• 知识产权不止是一种法律制度,也是一种产业创新要素。对大健康相关知识产权的优化配置,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才能进一步激发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产业基础和配置各不相同,各有优势。港、澳地区立足国际前沿,强化区域内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互通,对审批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相互学习、参考,从而打造有整体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战略研讨会

 

 

 

 

3月28日晚上,作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的预热环节,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沙岭南东方酒店举办。

 

60余位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专家学者,共同就未来健康产业发展路线图、政策法规和资源保障建议、协同共建未来健康产业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长寿医学已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核心,我们正处于“银发经济”向“常青经济”新模态的转变过程。技术创新已成为健康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健康产业正朝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的路径纵深推进,加速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

 

要实现上述目标,亟需构建标准化的全民健康数据库体系,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此外,新的学科范式及产业新模态的发展离不开法规科学的创新和支撑,需要监管部门积极响应和变革。

 

 

 

 

精准对接会

 

 

 

 

同样在3月28日,“湾区共创,产业协同精准对接会”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龙头及投资机构的百余名代表参与其中。

 

此次对接会聚焦医疗器械、衰老干预、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通过技术转化、资源协同与产业落地三大核心议题,搭建政产学研资深度合作平台,推动前沿技术转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写意图南

 

 

 

 

 

 

“写意沙龙”已经成为同写意的品牌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创新机构、公司高管,一场场思想碰撞的盛宴在全国不同地区流动。

 

3月29日,写意图南在广州南沙举办。约50位嘉宾相聚,共同对南沙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产业落地南沙合作诉求、科技金融与产业政策制定等话题交换了意见。

 

 

 

 

 

 

 

大会花絮

 

 

 

 

同写意会务执行团队

 

 

 

 

 

 

 

 

 

相关会议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一区1号楼6层62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写意宣发

同写意Biotech

同写意微服务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