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东风浩荡:科创板未盈利IPO重新开闸


 

 

7月31日深夜,上交所网站悄然更新的一则信息在资本圈激起涟漪——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诺麦博”),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递交的招股书获正式受理。
 

这家专注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宣布重启后,首家以此标准申请上市获得受理的企业。

 

对此,中信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陈竹指出:从今年3月证监会党委会议指出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到此刻,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在暂停近两年后正式重启,意义重大。

 

不仅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打通了融资血脉,更向市场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中国资本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为那些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难题的真正创新者铺就前行的道路。

 

历经过去近三年的沉寂与调整,2025年,生物科技的“资本寒冬”正显现出全面解冻的迹象。

 

科创板未盈利IPO再度开闸,港股市场生物医药企业IPO热度前所未有,企业信心逐步恢复。一连串的信号预示着,下半年,生物医药企业的IPO复苏潮仍将持续,创新药的春天正在到来!

 

这一刻,重新站在聚光灯下的创新药企,以尖端技术为矛,借资本活水为盾,更顺畅地将科研理想的星火,熔铸成惠及全球患者的生命方舟——这或许才是资本市场与创新药产业深度融合的终极意义,也是政策暖流最终渴望抵达的彼岸。

 
 
 

 

 

TONACEA

01

科创板未盈利IPO再开闸

 

 

 
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
 
其中第五套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过去两年,科创板第五套IPO窗口关闭,超30家生物医药企业撤回科创板IPO申请。今年以来,证监会多次释放“重启”信号,7月间终于迎来落地。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进一步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3月11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指出要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直到6月18日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示: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同时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7月1日,采用该套标准上市的禾元生物,成为首家重启后获上市委会议通过的企业,并在7月4日提交注册,7月18日注册生效。之后,北芯生命也很快提交注册并生效。
 
到现在,泰诺麦博上市申请获受理——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IPO“开闸”逐步落实,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一级市场退出的“堰塞湖”也有望缓解。
 
对此,陈竹分析指出,优质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等行业公司的融资通道打开,体现出国家对于创新药等行业的全方位支持。
 
自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以来,政府落实了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出台创新药械全产业链支持政策,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接连召开5场支持创新药械座谈会,国家医保局首次确认已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等举措。
 
“近期国家对于创新药产业重新定位,政策优化和支持力度更加落到实处。本次第五套标准‘开闸’,进一步验证国家多维度支持创新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他具体说道。
 
 

 

 

TONACEA

02

创新药行情如火如荼

 

 

 
2025年,沉寂许久的创新药赛道正迎来系统性复苏。
 
在港股市场上,生物科技板块也迎来了市场风向的逆转。恒生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大幅上扬,部分相关指数涨幅甚至超过60%,显著跑赢人工智能等其他热门赛道。
 
一边是创新药公司IPO的火热,今年上半年,映恩生物、恒瑞医药、药捷安康等10家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而后港股市场生物医药企业IPO热度持续,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公司提交招股书。
 
另一边,二级市场的火热又反过来带动这一批创新药公司的融资活动,再次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
 
从映恩生物和恒瑞医药等代表性企业成功进行的大规模IPO,到荣昌生物、君实生物等已上市公司接连完成的再融资,无不预示着全球资本对香港生物科技板块的信心正在重塑。
 
陈竹指出,上一轮医药股牛市(参考恒生生物科技指数2019年1月-2021年6月,区间涨幅152%,最高点29257),伴随着2018年港股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开闸”、2019年科创板为创新药企开放融资通道等背景,为市场带来增量优质资产和流动性。
 
“本轮创新药行情如火如荼,我们也看到港股多家18-A公司上市成功,而如今A股第五套标准重启,有望为创新药和医药板块带来更多资金关注,或将助推医药板块行情。”他具体分析到。
 
一系列积极信号表明,创新药的春天正在到来,而且是以一种更为成熟和理性的方式。
 
港交所发言人此前曾在采访中提到,“2025年港股市场回暖,受益于降息周期来临、政策支持、改革成效以及投资者情绪变化等多重因素。”
 
固然有政策和整体大环境的加持,但这一轮创新药的火热,深植于产业基本面的蜕变,源自于行业里有一些比较确定的积极因素。
 
商业端,已经有不少新生代创新药企在实际卖药过程中逐渐迎来盈利关口;技术端,大规模的BD浪潮证明了国内临床候选产品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带动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全球话语权。
 
这场由行业内生发展带动的资本市场狂欢,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步入更理性、更可持续的价值成长新周期。
 
经年之后,站在时间的注脚再回望2025,这一年必将深深镌刻于中国医药创新的编年史中——资本活水奔涌的闸口,托举着中国生物科技军团扬帆出海的巨轮,这不仅是资本周期的华丽回旋,更是一个制造大国向创新策源地进化的历史性证言。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4号楼305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写意宣发

同写意Biotech

同写意微服务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