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拜耳的背水一战


七年前,拜耳以630亿美元吞下农业巨头孟山都,试图缔造全球农化霸主。

 

这场被称作“世纪交易”的并购,却将这家160多岁的德国老店拖入深渊——除草剂农达致癌诉讼如野火燎原,累计18万起案件、超160亿美元赔偿准备金,像永不停歇的抽血泵,榨干每一分利润。

 

2025年7月,拜耳公布最新财报:单季净亏损1.99亿欧元,12亿欧元诉讼支出赫然在列。为求生,拜耳CEO比尔·安德森挥起裁员大刀:两年砍掉了1.2万人,七成是管理者。但万人离职,也仅省下2.4%人力成本。

 

黑暗中仅有两束微光:肾病药可申达销售额激增67%,前列腺癌药诺倍戈增长51%,勉强抵消王牌抗凝药拜瑞妥在仿制药围剿下的暴跌。农化板块更如履薄冰——玉米种子涨价难掩除草剂遭全球围剿的颓势。

 

诉讼黑洞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豪赌只剩最后窗口期。在2028年专利悬崖前,在诉讼压垮资产负债表前,安德森必须证明,这家被资本并购反噬的老店,还能靠科学重生。

 

 

 

 

 

TONACEA

01

埋下定时炸弹的“世纪交易”

 

 

 

2018年6月,拜耳以630亿美元的天价扫清监管障碍、完成对农业巨头孟山都的收购,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种子与农化巨头”的豪赌。光环之下,危机悄然埋下。孟山都旗下除草剂农达被数千起诉讼指控致癌,这些法律炸弹随着收购全部转移至拜耳。

 

收购完成仅一年,拜耳便因孟山都旗下除草剂农达的致癌诉讼陷入深渊——美国陪审团接连三次判决赔偿总额超20亿美元,股价较收购前暴跌47%,市值蒸发超400亿美元,甚至跌破收购金额本身。诉讼如野火蔓延:截至2025年,案件总数飙升至18万起,拜耳被迫计提超160亿美元准备金,相当于其2018-2019年全部净利润的1.5倍。

 

这场危机暴露的不仅是法律风险,更是战略失衡的苦果。拜耳试图以制药业务的现金流支撑农化扩张,却低估了并购遗留责任的毁灭性。

 

2023年6月,临危受命的安德森推出“动态共享所有权”(DSO)重组计划,直指大企业病核心——削减管理层级,打破部门壁垒,目标是在2026年前节省20亿欧元成本。

 

两年间,拜耳全球员工数从10.2万锐减至8.96万,裁员总数超1.2万人,其中70%为管理岗位。仅过去一年就裁减7.3%,创下公司百年最激进纪录。

 

尽管裁员规模惊人,2025年第二季度人事费用仅同比下降2.4%(从30.5亿欧元降至29.8亿欧元)。拜耳在财报中坦承,节省成本被重组开支与激励计划抵消

 

安德森宣称“2026年底前控制诉讼风险”,但农达的幽灵仍在啃噬拜耳血肉。

 

据《华尔街日报》5月报道,拜耳正准备一份计划,就密苏里州“农达”除草剂的部分大规模诉讼达成和解;如果和解失败,拜耳还可能寻求让子公司孟山都破产。此举虽可暂停所有诉讼并在破产法庭重构责任,却将引发投资者信心崩塌。

 

截至2025年5月,拜耳已支付超100亿美元和解金,但仍有6.7万起案件悬而未决。仅2025年第二季度新增诉讼准备金就高达12亿欧元。

 

为应对现金流压力,拜耳在今年3月计划增发占流通股35%的新股,但声明“仅在绝对必要时使用”。若启动,将创下德国企业史上最大股权稀释纪录。

 

更严峻的是,诉讼黑洞已挤压研发投入空间。2025年第二季度,拜耳自由现金流同比暴跌90%至1.25亿欧元,而同期默沙东却宣布将30亿美元成本节省完全再投资于高增长的细分市场,主要是用于产品研发。此消彼长间,折射出两家巨头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压力同样体现在CEO薪酬单上。2024年安德森总薪酬降至884万欧元(约960万美元),同比下降21%。与跨国同行相比,安德森的薪酬明显偏低:阿斯利康CEO苏博科年薪2190万美元,诺华的万思瀚达1570万美元,安德森2024年的薪酬更接近于诺和诺德首席执行官(约合830万美元)

 

不过,这场铁腕改革赢得了监事会认可。2025年7月,安德森获三年续约,任期延至2029年。但真正的考验在于,他能否让拜耳从“诉讼泥潭”转向“创新赛道”?

 

 

 

 

TONACEA

02

制药突围

 

 

 

拜耳显然对目前的进展还比较满意,已将2025年营收指引从450亿-470亿欧元上调至460亿-480亿欧元。公司将这一调整归功于其制药业务的成功,大幅提高了销售预期,预计增长区间为0%至3%,而此前预测为下降1%至4%。

 

增长的部分原因在于肾病药物Kerendia销售激增67%,FDA上月批准将该药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或将进一步推动其销售。此外,前列腺癌治疗药物Nubeqa的销售额也增长了51%,带动制药业务超预期。

 

拜耳还将2025年制药销售额预测的部分增长,归因于抗凝血药物拜瑞妥(Xarelto)的收入超出预期,但拜耳也坦承,在拜瑞妥面临仿制药冲击的背景下,2027年前难有新增长点。投资者最关心的仍是公司会否拆分三大业务。虽然管理层暂未松口,但消费者健康业务的独立评估已在推进。

 

2025年第二季度,拜耳制药营收达44亿欧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6亿欧元。不过报告显示,经汇率和产品组合影响调整后,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持平。

 

安德森表示:“我们的业务在各领域都具备竞争力。我们正在大刀阔斧改革管理体系、加大诉讼应对力度、提升现金流创造能力、推进制药产品线布局。虽然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我对当前的发展势头感到满意。”

 

这位CEO的研发策略清晰聚焦:押注高壁垒专科药,放弃“广撒网”式投入。2024年,拜耳成功完成9项III期临床试验。

 

管线瘦身后,拜耳资源集中。已获得MHRA批准的更年期无激素药物Lynkuet(elinzanetant),在FDA的审批结果将于10月26日前公布,瞄准10亿级市场,有望替代传统激素疗法;在肿瘤领域,拜耳与Bicycle合作开发靶向放射药物,预付4500万美元并承诺最高17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直指前列腺癌治疗空白。

 

更深层的布局在于神经科学突破。拜耳基因疗法AAV-GDNF通过腺病毒载体将神经营养因子导入大脑,刺激多巴胺神经元再生,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FDA授予其“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MHRA也颁发“创新护照认证”,认可其延缓帕金森病程的潜力。同为帕金森细胞疗法的bemdaneprocel也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已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这些创新承载着拜耳从“仿制药围剿”中突围的希望,但距离商业化回报仍需数年验证。

 

 

— 写意评语 —  

 

站在2025年8月的十字路口,拜耳的三重困境清晰可见:

 

制药能否持续造血?Kerendia与Nubeqa的增长动能预计持续至2027年,但后续管线中仅Lynkuet具备同等潜力。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仍需时间验证,“显著优于现有疗法”的产品才是破局关键。

 

农化能否摆脱“除草剂依赖”?尽管玉米种子业务亮眼,但拳头产品Icafolin尚在审批。若新型除草剂未能获批,拜耳将失去对抗诉讼潮的现金流屏障。

 

资本枷锁何时解除?投资者长期呼吁分拆作物科学或消费者健康业务,但安德森以“先解决诉讼”为由按兵不动。他在8月6日财报会上重申:“我们的目标是2026年底前控制诉讼风险。”若届时未兑现,股东耐心或将耗尽。

 

站在拜耳勒沃库森的总部大楼可眺望莱茵河,这条见证拜耳百年兴衰的河流,如今倒映着更复杂的倒影:既要消化孟山都遗留下的法律债务,又要重塑创新引擎,还要应对农化行业的三巨头争霸。

 

历史总在轮回中提供启示。1951年,拜耳从二战后的法本工业废墟中重生,最终缔造“经济奇迹”;2005年,它剥离传统化学品业务成立朗盛,聚焦高增长领域。如今这场万人裁员、业务重整的DSO改革,或许正是下一个重生故事的开端。

 

参考文章:
1、https://www.fiercepharma.com/pharma/bayers-layoff-count-now-12000-plus-its-fortunes-begin-turn

2、https://www.fiercepharma.com/pharma/bayer-chief-anderson-takes-slight-pay-dip-2024-company-moves-second-year-restructuring

 

3、https://mp.weixin.qq.com/s/_ENHe1P4QPThq6p_7h4k0g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4号楼305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写意宣发

同写意Biotech

同写意微服务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