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押注分子胶,创新药BD下一桶金?


 

 
2025年盛夏,中国创新药的热度持续攀升,BD交易总金额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这场创新药引进的热潮中,一个原本小众的技术领域——分子胶(Molecular Glues)正悄然成为跨国药企争夺的新焦点。
 

短短半年内,罗氏、礼来、艾伯维、吉利德等制药巨头相继宣布投入数十亿美元布局分子胶赛道。而在这股全球浪潮中,中国创新药企也悄然入局,试图在这片蓝海中分得一杯羹。分子胶技术能否成为中国创新药的下一个“巨额BD”来源?

 
 
 
 

 

 

TONACEA

01

改写药物研发逻辑的革命性技术

 

 

 
药物研发史上,鲜有技术如分子胶一般,从一场灾难中涅槃重生。
 
上世纪50年代,抗妊娠反应药物“沙利度胺”因导致上万名海豹肢症患儿出生而紧急撤市,成为医药史上最惨痛的教训之一。半个世纪后,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其致畸性恰恰源于分子胶机制:它结合CRBN泛素连接酶,错误地降解了胚胎发育必需的转录因子,而这种“致命误伤”恰好能精准清除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癌变细胞。
 
这一发现不仅为其平反,更催生了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等“度胺家族”药物。其中,来那度胺在2021年创下128亿美元的全球年销售额峰值,成为肿瘤治疗史上最成功的小分子药物之一。而它们辉煌成就的基石,正是如今炙手可热的“分子胶”技术。
 
分子胶是一类小分子,通过黏合两种蛋白质发挥治疗作用,也因这种“黏合”特性得名,能改变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触发特定的治疗性生物学效应。
 
与传统药物直接阻断靶点不同,分子胶采取了一种更为精巧的策略。它并不直接抑制靶蛋白活性,也非阻断信号通路,而是通过结合E3泛素连接酶,诱导其构象变化,迫使原本“互不相识”的E3酶与疾病靶蛋白强行结合。三者形成的复合物中,E3酶会为靶蛋白标记上“泛素链”,最终引导其被蛋白酶体降解。这种独特的机制,成功解锁了那些表面看似光滑、缺乏传统结合口袋的“不可成药”靶点(占人类蛋白组的80%),将它们纳入了可干预的范围。
 
相比近年大热的PROTAC技术,分子胶展现出独特的成药优势。PROTAC通过连接体(linker)连接E3酶与靶蛋白,虽同样实现靶点降解,但分子量大(通常>900 Da)、合成复杂、口服吸收率低。而分子胶无需设计连接子,结构更简洁,分子量更小(通常<500Da),具备更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与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兼具小分子药物的经济性与生物制剂的精准性,成为攻克实体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载体。
 
分子胶与PROTAC的区别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分子胶为人类蛋白质组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研究表明,约600种E3泛素连接酶可通过分子胶技术作用于超过20000种潜在靶蛋白,构建了广阔的潜在靶点库。例如,最新发现某些分子胶能显著增强PI3Kα与RAS蛋白的相互作用(亲和力提升达500倍),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下游,为糖尿病治疗开辟新路径。这种对传统不可干预靶点的作用能力,正将此前被认为无药可靶的蛋白质,转化为具有治疗价值的研究对象。
 
 

 

 

TONACEA

02

超百亿美元涌入

 

 

 
分子胶技术的颠覆性潜力,正引发跨国药企(MNC)史无前例的资本狂潮。2020年至今,全球分子胶领域已累计达成超24笔重大BD交易,总金额突破270亿美元,几乎覆盖所有头部药企。这一赛道已从边缘技术跃升为MNC管线布局的核心战场。
 
与ADC、双抗等领域直接引进成熟管线不同,分子胶领域的BD交易呈现鲜明特征:技术平台成为交易核心标的。MNC深知,分子胶的发现长期依赖偶然性(如沙利度胺的意外发现),系统性设计能力仍是行业瓶颈。因此,拥有AI驱动的高通量筛选平台的Biotech公司成为争抢焦点。
 
罗氏在2023年9月至10月间密集布局,先后与Orionis Biosciences(Allo-Glue平台)和Monte Rosa Therapeutics(QuEEN平台)达成合作,两笔交易总额均超20亿美元。2025年5月,罗氏再度向Orionis追加20亿美元投资以深化肿瘤领域合作,三年内累计投入超60亿美元。
 
默沙东则押注Proxygen的AI驱动降解剂发现平台,以25.5亿美元达成合作。该平台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化学等多学科方法,能够规模化开发新型分子胶降解剂。Proxygen凭借其独特技术,已成功吸引勃林格殷格翰、德国默克等多家药企合作,形成“一平台多嫁”的稀缺格局。
 
礼来以12.5亿美元绑定Magnet Biomedicine的TrueGlue平台,该公司由诺贝尔奖得主Michael Rosbash领衔。其独创的“目标蛋白-呈现蛋白”配对筛选策略,能够系统性挖掘具有组织靶向特异性的分子胶药物。
 
诺和诺德、艾伯维、渤健则共同锁定新锐公司Neomorph,2024至2025年间与其达成三项独立合作,总额超45亿美元,主攻代谢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肿瘤靶点。
 
这种“平台优先”的逻辑,本质是MNC对技术不确定性的对冲,MNC通过分散投资多个技术路线,降低单一平台失败风险,同时最大化覆盖潜在靶点。
 
2025年主要分子胶交易概览 资料来源:各大公司公告
 
然而,尽管资本热情高涨,分子胶的临床转化大部分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全球仅上市3款分子胶药物(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马度胺),均属“事后发现”的度胺家族,适应症集中于血液肿瘤。全球进度最快的三款候选药物均来自百时美施贵宝(BMS)的Iberdomide(CC-220)、Mezigdomide(CC-92480)和Golcadomide(CC-99282),它们正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B细胞淋巴瘤,这些药物属于基于CRBN的分子胶降解剂。而真正基于理性设计的新一代分子胶药物,目前尚无产品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不过,突破性进展正在涌现,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AI与机器学习的深度融入,正推动分子胶从“偶然发现”迈向“理性设计”的新阶段。未来几年,随着更多管线进入临床中后期并读出数据,我们将能更清晰地判断分子胶技术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的真正潜力和价值。
 
 

 

 

TONACEA

03

中国创新药的机会

 

 

 
全球分子胶药物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随着基于理性设计的新一代分子胶陆续进入临床阶段,行业预测2030年全球分子胶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亿美元。这一巨大市场潜力,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分子胶这片新兴赛道上,中国药企正从快速跟进走向源头创新,试图在全球医药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诺诚健华的IKZF1/3降解剂ICP-490,已进入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I/II期临床,初步数据显示其单药治疗的微小残留病灶(MRD)转阴率达30%;恒瑞医药的HRS-3738(靶向CRBN-E3连接酶)则在r/r MM患者中展现出可控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预计2026年提交II期数据;分迪药业的FD-001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GSPT1降解剂,具备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M和NHL等血液肿瘤的潜力,临床前研究显示,给药不到两周即可完全消除肿瘤,并可克服维奈克拉的不足。
 
与此同时,国内药企在分子胶领域的布局已从早期的靶点跟随转向自主平台构建。万春医药子公司Seed Therapeutics依托诺贝尔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团队建立的分子胶平台,成功吸引礼来(2020年,7.9亿美元)和卫材(2024年,15亿美元)两笔重磅合作,其核心管线RBM39降解剂将于2025年进入I期临床;达歌生物则凭借GlueXplorer平台与武田达成12亿美元合作,针对肿瘤、神经科学领域开发新型降解剂;标新生物基于GlueTacs平台的GT929(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GT919(针对MM)已分别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成为国内首批进入临床的自主分子胶管线;诺峰药业2025年8月与美国Rapafusyn战略合作,应用其BioCarier递送技术共同开发RapaGlue分子胶药物RAP-8020等候选分子。
 
此外,康朴生物、嘉越医药、医诺康、优济普世、格博生物等公司,也已布局分子胶药物管线或搭建了分子胶药物发现平台,其中部分企业已将多款分子胶药物推向临床。
 
康朴生物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更值得关注的是,AI制药企业正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变量。晶泰科技借助AI、分子砌块库、自动化合成与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多靶点、多场景的分子胶研发平台,能预测潜在分子胶靶点,并探索更广阔多样的分子空间,2025年与DoveTree达成近60亿美元合作,创下AI制药领域订单纪录。
 
然而,机遇总与挑战并存。分子胶的理性设计和临床转化仍面临较高难度,全球范围内基于理性设计的新一代分子胶药物多数仍处于早期阶段。中国药企需要持续投入研发,验证其平台和管线的临床价值,才能真正抓住潜在的“巨额BD”机会。
 

 

— 结语 

 

分子胶技术对中国创新药的意义远超单一赛道竞争——它标志着中国药企首次在颠覆性药物的萌芽期与国际巨头同步卡位。未来三年,随着越来越多新一代分子胶药物进入III期临床,技术平台的价值将迎来真正检验。而中国企业的机会,正藏于AI赋能的设计效率、差异化的靶点选择,以及对临床未满足需求的精准洞察之中。若能在这些维度持续突破,分子胶或将成为中国创新药国际化进程中,继ADC、双抗之后的第三极力量。

 

参考资料
1.《"分子胶"能否斩获诺贝尔奖?》,医药速览,2023年10月27日

2.《分子胶药物又有重大合作交易,累计超270亿美元》,精准药物,2025年03月18日

3.《分子胶:新药研发的下一个“金矿”》,博药,2025年02月08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4号楼305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写意宣发

同写意Biotech

同写意微服务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