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18A新王的“双面叙事”
更新时间:
2025-09-12 22:21:09.098
在这一片低迷之中,来自南京的18A创新药企——药捷安康显得“一枝独秀”,成为少数不受影响的公司,当天早盘即逆势涨超15%,总市值一度突破400亿港元。
上涨势头并未止步。次日,药捷安康继续冲高,盘中最高触及251.4港元/股,市值逼近千亿港元。截至9月12日收盘,股价报192.5港元,总市值764亿港元,跻身港交所18A市值第五大企业,仅次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和科伦博泰。
3个月前,药捷安康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大幅收涨78%,总市值突破90亿港元,就曾一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而今,仅过去短短78天,对比13.15港元/股的上市发行价,药捷安康涨幅超1364%。
股民纷纷惊呼“刷新认知”,有人感叹“90块那天我以为到顶了”,也有人质疑“港股也炒次新股”?更多投资者表示困惑:“流通盘只占3.85%,港股流动性本来就不足,一旦纳入港股通就被爆炒,最后到底谁来接盘?”
回过头看,药捷安康至今仍未商业化,仍处临床阶段——到底是什么在支撑这样的估值?是预期?是预谋?还是我们没看透的将来?
TONACEA
核心产品的高预期
药捷安康股价暴涨的背后,与其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TT-00420)的高预期密切相关。
该产品是世界首个且唯一已进入注册临床阶段治疗FGFR抑制剂复发或难治性胆管癌(CCA)患者的研究药物,它还是全球首个和唯一一个可能同时抑制FGFR/JAK通路,且针对mCRPC有临床疗效证据的研究药物。
全球每年29万患者中,40%存在FGFR2基因突变,此前全球唯一获批的胆管癌靶向药Pemazyre,耐药后患者生存期仅剩2.8个月。
替恩戈替尼正是一款瞄准这一死亡地带的独特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犹如精密的多维打击系统:FGFR/VEGFR双通路封锁,切断肿瘤血管新生与增殖信号;JAK-STAT通路拦截,抑制免疫逃逸微环境形成;Aurora激酶精准打击,破坏癌细胞有丝分裂引擎。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CCA药物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20亿美元,预计将于2027年增长至32亿美元,并于2030年进一步增至46亿美元。
除了胆管癌,替恩戈替尼在肝细胞癌、乳腺癌、胆道癌、泛FGFR实体瘤等其他其他适应症的拓展潜力同样备受关注,近期的一系列新临床进展催动了本轮行情。
9月4日,药捷安康宣布,替恩戈替尼分别联用康方生物开坦尼®(卡度尼利,PD-1/CTLA-4)╱依达方®(依沃西,PD-1/VEGF)的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开放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于近日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紧接着,9月10日,公司又宣布,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经治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或低表达(HER2-)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II期临床试验,获得NMPA的临床默示许可。
根据2024 ESMO Breast Cancer大会公布的Ib期研究,替恩戈替尼在28例FGFR通路异常的HR+/HER2-乳腺癌患者中实现45%的客观缓解率,其中一例患者持续缓解超过17个月。
这些适应症拓展,揭示了替恩戈替尼跨越单一瘤种的市场野心,全球泛FGFR抑制剂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215亿美元。
就目前最快的进展来看,替恩戈替尼正在进行两项关键性/注册性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在过往接受FGFR抑制剂治疗后疾病发生进展的胆管癌患者。据悉,中国关键II期试验2025年下半年完成,跨区域III期2026年完成患者招募。
也就是说,真正的商业化考验才没有开始。毕竟,作为后线治疗药物,替恩戈替尼需直面医生认知壁垒和医保准入挑战。若无法突破这些障碍,即便技术领先也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TONACEA
预谋式“收割”?
尽管股价表现耀眼,不过,回归到基本面上,药捷安康仍然是一家尚未实现商业化的临床阶段药企。
2023年至2024年,药捷安康年内亏损分别为3.43亿元和2.75亿元。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研发开支为9843万元,管理费用为2747万元,期内亏损1.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亿元有所收窄。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95亿元,仅够支撑12个月的运营,IPO募资的90%将用于替恩戈替尼治疗胆管癌的多区域注册III期临床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9月8日,药捷安康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同时作为港股通创新药ETF标的指数成份股之一。这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通渠道直接买卖其股票,带来了显著的增量资金预期。
然而,目前药捷安康3.97亿股的总股本中,实际流通的股份比例相对较低,大量股份处于限售期或被长期投资者锁定,导致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股份数量有限。
在流通盘小的背景下,无需大量真实资金即可显著影响股价。通过关联方或协作资金在几个关键交易节点进行对倒、拉抬,可以制造出“价量齐升”的繁荣假象,吸引市场注意力跟风盘。
市场观点认为,随着药捷安康被纳入港股通,内地庞大的散户和部分机构投资者基于其亮眼的故事和涨势,很容易产生买入兴趣。此时,对于前期拉抬股价的筹码而言,港股通形成了一个纯粹的“卖方市场”。他们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和筹码优势,继续推高股价,同时将自己手中的筹码以高价派发给通过港股通涌入的内地投资者。
有股民就在雪球上直言:“这种没流动性的想怎么拉怎么拉,能套一个大韭菜算一个,就好比先让你赢点小钱,等你上仓位了,不好意思,闷头通杀。”
TONACEA
光环与阴影之间
药捷安康的故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一边是拥有全球创新潜力、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生物科技新星;另一边则是流通盘微小、资本运作痕迹明显、存在高位套现嫌疑的争议对象。
其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确实展现出了差异化的竞争力和市场潜力,这是其受到资本关注的基础。但短期内超过13倍的涨幅,与公司尚未商业化、持续亏损的基本面之间,存在着令人不安的背离。
药捷安康的未来,既取决于替恩戈替尼的临床进展与商业化兑现能力,也考验着市场对创新药企的理性定价能力。
在生物科技投资的热土上,真正的价值需要科学验证和时间沉淀,而非仅仅依靠资本叙事和流通盘游戏。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追逐创新梦想的同时,切勿忽视泡沫背后的风险。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