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起步,超1000亿市值:中国Biotech的康方样本


从一个由少数研究人员组成、甚至需要自掏腰包度过的团队起步,康方生物(Akeso)CEO夏瑜正带领公司成长为当今行业最受瞩目的公司之一。

 

大约13年前,康方生物刚成立时,管理团队只有300万美元资金,却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推动中国制药产业走向创新。

 

“康方生物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夏瑜在接受BioSpace采访时表示,“简单来说,当时真正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人寥寥无几;整个行业几乎完全由仿制药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创新药研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夏瑜看来,2010年前后的中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创新生态系统”。当时,本土企业大多只是生产西方国家早已上市的药物的仿制版本。然而,多年来,康方生物快速成长,如今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崛起的重要代表之一。今天,康方生物市值超过1166亿港元(150亿美元)——与最初300万美元天使融资起步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康方生物在全球声名鹊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与总部位于加州的Summit Therapeutics的合作。

 

2022年12月,Summit斥资5亿美元预付款,并承诺最高5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与这家崛起中的中国明星企业携手合作。此次合作的核心资产是依沃西单抗(ivonescimab),这一分子在过去一年不仅引发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关注,更成为一种新型抗癌思路的象征。

 

依沃西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作用于两条关键的肿瘤通路。它既能阻断PD-1信号,防止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同时还能抑制VEGF通路,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限制肿瘤无限制生长。

 

去年9月,康方生物与Summit宣布,依沃西单抗在一项非小细胞肺癌(NSCLC)III期临床试验中优于默沙东的Keytruda,后者是全球肿瘤治疗的基石疗法,销售额登顶“药王”。

 

这一临床胜利巩固了康方生物在全球的地位。但夏瑜强调,康方生物不仅仅代表着依沃西单抗,还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象征。公司起点虽小,但她的愿景很大。

 
 

 

 

 

TONACEA

01

水到渠成

 

 

 

2008年夏瑜回国时,其实并没有创业的打算。

 

夏瑜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此后离家20多年。她先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获得研究生学位,1996年前往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专注于癌症免疫治疗研究。

 

最终,夏瑜决定离开学术界,投身产业。2006年,她曾在拜耳担任高级科学家,之后加入专注肿瘤和免疫肿瘤学的CRO企业Crown Bioscience。

 

在Crown,夏瑜一路升迁。2008年,当Crown决定在中国开设子公司时,夏瑜发挥了关键作用。她介绍道,当时Crown与一家跨国药企开展了中国“首个全面的抗体药物外包合作”,这是里程碑式的尝试。

 

除了锻炼管理能力,这次回国经历也让夏瑜看清国内市场的医疗需求与巨大潜力。“回国是我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让我对中国创新药研发的格局和临床需求有更深入的理解。”她补充说。

 

然而,夏瑜当时并未想过会成为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CEO。

 

“在回国之前,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创业。”她回忆。但在Crown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新药发现上走在世界前列。

 

用夏瑜的话来说,选择中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决定,因为她看到了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和机遇。受希腊治愈女神Akeso启发,她与另外三位联合创始人于2012年创办了康方生物,并对前景充满信心。

 

“我们每个人在各自领域都已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夏瑜说,“这为我们的新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康方生物早期的日子十分艰难。那时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在起步阶段”,人才和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患者严重缺医少药,治疗手段比其他国家落后几十年。

 

医生、投资人和监管部门也都心存怀疑。“我们必须不懈努力,去赢得医生和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夏瑜说。“每一个想法都是全新的,没有任何事情是容易的。”

 

他们租了一间小办公室,雇了几位研究员,有时甚至要几个月不发工资。康方生物的起点与他们曾经待过的资源充足的跨国大药企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13年后,这一冒险获得了丰厚回报。随着2010年代起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迅速成长,尤其是在2015年后,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给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舞台的机会。

 

同时,中国私募和风险投资力量也逐渐壮大,为企业注入关键的“血液”。不过,正如美国市场近年遇冷一样,中国的融资环境也在波动,迫使企业寻求与跨国药企的授权合作。

 

但夏瑜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如今已具备“有利的创新生态”。人才储备增加,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庞大患者群体不仅支撑临床试验,也为创新药物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这是药物研发的关键。”她说。中国是一个“规模庞大、需求强劲的市场,资本利用效率高,临床结果与审评标准也已达到美国和欧洲等市场的严格要求。”

 

回顾康方的发展历程,夏瑜感慨:“每一点坚持都值得。”

 

 

 

 

TONACEA

02

2.0时代

 

 

 

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演进类似,康方生物的业务和管线也从国内视野扩展到全球布局。

 

最受瞩目的仍是依沃西单抗。今年4月,它获批在中国作为PD-L1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然而在美国,该药在一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达到OS主要终点,而这被FDA视为审批关键。不过,依沃西单抗依然是首个获批上市的PD-1/VEGF双抗。

 

Summit计划为该药提交BLA,并推进III期临床开发。目前正在开展HARMONi-3和HARMONi-7研究,将依沃西单抗与Keytruda正面对比,预计分别于2028年和2029年完成。

 

但夏瑜强调,康方不仅仅有依沃西单抗。今年6月,康方另一款产品卡度尼利单抗(cadonilimab)获中国药监局批准,并被纳入医保,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癌症免疫治疗双抗”,适用于宫颈癌患者。与依沃西单抗类似,该药同样同时作用于PD-1和CTLA-4通路,阻止肿瘤逃避免疫。

 

这两款药物是康方生物的“核心资产”,代表公司将免疫肿瘤治疗推入“2.0时代”的战略。迄今,康方生物是唯一拥有两款获批免疫肿瘤双抗的生物医药公司。

 

此外,康方生物还有一款美国获批的产品——派安普利单抗(penpulimab),联合铂类和吉西他滨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非角化型鼻咽癌的一线治疗。今年4月,该药还获批单药治疗对铂类化疗耐药或进展后的患者。

 

紧随其后的管线品种包括AK146D1,一款双抗ADC,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癌症靶点,并携带毒性载荷。该药正在中美两地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治疗晚期癌症的潜力。其他研发管线还包括靶向PD-1/LAG-3和TIGIT/TGFβ的双抗,以及所谓“双载荷ADC”。

 

合作仍是康方战略重点之一,但夏瑜未透露具体进展。“我们始终保持开放态度,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目前康方生物虽然重心仍在肿瘤,但也在探索双抗技术在自身免疫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今年2月,中国药监局已受理AK139的临床申请,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IL-4R/ST2双抗”,用于呼吸系统和皮肤疾病。

 

展望未来,夏瑜透露,康方生物还希望突破双抗领域,探索mRNA、siRNA以及细胞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制药企业。”夏瑜说。

 

参考资料:
Choosing China: Akeso’s $3M Beginnings and the Rise of China’s Biotech Sector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4号楼305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写意宣发

同写意Biotech

同写意微服务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