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未来XDC新药大会(第一天)
会议时间:
2024年4月18-19日
会议地点:
成都
标签:
2024,行业会议
热度:
35530
XDC中的“X”既代表未知,也代表无限的可能。
资本市场对XDC的青睐有加,巨额交易频频达成,无一不证明了XDC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国创新药正加速踏入“万物皆可偶联”的时代。
4月18日,由同写意与成都医学城强势打造的重磅品牌会议——“首届未来XDC新药大会”在成都医学城拉开帷幕。
本届大会由成都医学城管委会主办,成都市温江区委人才办、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温江区投资促进局承办,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协办,同写意倾心策划打造。近年来,温江企业在ADC领域大放异彩、在RDC领域初具规模,温江医药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获得行业高度关注,也成为了XDC新药大会的首倡者。
大会围绕“共创偶联药物产业未来”主题,聚焦产业研究生态,把握技术浪潮变革,来自行业的1600余名研发专家学者和生产专业人士,为医药创新者们提供了权威的技术解读视角和指引。同时,本次大会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两万人次。
当晚“生物偶联的天空”大型晚会上,安排有成都医学城发布ADC/RDC投资机会清单、成都医学城-同写意战略合作签约仪式、BigPharma合作需求发布、ADC/核药创新先锋企业榜单发布等多项生态圈活动,为业界同仁创造了深入交流的空间。
打造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引擎
领导致辞
健康是人类最本能、最持久、最终极的追求。支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的责任需要,还包含着对人类生存健康的情怀追求。
近年来,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着力构建以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3条产业链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成都医学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中药城、华西医美健康城、成都未来医学城等医药专业园区,全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烈红
温江区委书记
温江企业在ADC领域大放异彩、在RDC领域初具规模,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相继刷新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新纪录,远大医药斥资百亿收购的钇90树脂微球及核药版块全部落户温江,通瑞生物、艾博兹、辐联医药等一批新型RDC企业相继落地,温江正在朝着打造全国创新药标杆示范区的目标大步前进。
主旨报告

完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医药产业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免疫前沿与新药靶点发现
现场访谈

访谈嘉宾
朱 义:百利天恒董事长
葛均友: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科伦博泰总裁兼 CEO
主持人
程增江: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 , 同写意董事长
访谈:中国ADC的出海之路
✓ 本届AACR大会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已站在国际舞台聚光灯下的中心位置。抗肿瘤药物开发中,ADC、PDC和RDC的开发占约50%~60%。
✓ 从全球研发动态来看,有关小分子配体的XDC药物开发,EGFR是最火热的靶点。
✓ 科伦博泰积极布局ADC药物及出海之路,但小分子药物也没有退居次位,在新技术和靶点的探索、转化医学等方面,小分子仍走在最前端。
✓ 2015年之前还没有风险投资,百利天恒当时仿制药收入大概每年七八千万,想做创新药就需要“以仿养创”。
✓ 当时一个仿制药企想去美国做创新药,就需要避开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百利天恒选择在西雅图建立团队。
✓ 被海外MNC“退货”对于当下中国创新药来说很正常,随着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迅速变化,合作对象尤其会从时间周期来考量项目。
跨界对话

临床嘉宾
李思进:《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一届主委,山西医科大学原校长
产业嘉宾
张裕民:中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荣誉主席,同写意核药顾问
临床与产业界对话——核医学期待什么样的核药?
✓ 中国核医学在过去10年迎来巨大进展,一是人员设备和科室数量的增加:2010年到2020年,中国核医学科数量从875家增加到1148家;人员从6800人增加到12500人,最近已增加到18000人左右。二是国际交流,从90年代到现在,中国核药在国际上有了名字。
✓ 最近不断有巨额交易发生,但当下研发往往集中在某一些同类靶点,如此必然会导致后续的内卷与淘汰。
✓ 临床问题在哪,药物就应该跟到哪,比如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问题。
✓ 诊断用药是诊疗一体化的灵魂,现在放药中诊疗用药占80%以上,治疗用药仅占15%。医疗伤害第一大原因是诊疗失误,第二才是用药失误。目前,未做PET约有70%的病人都是误诊漏诊。
✓ 放药进医院需要经历医院招标,目前有3300家三级医院,采购创新药的只有10%,企业需要考虑新药的唯一性和急迫性的问题。
圆桌讨论

程增江(主持):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 , 同写意董事长
张连山:恒瑞医药副总经理
何如意:荣昌生物 CMO,国投招商医药首席科学家,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陶维康: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兼全球创新研发体系总经理
圆桌对话:ADC新药与中国医药产业升级
✓ 企业实现产业创新的最大化,通过与海外公司合作是很好的途径。合作开发并不会阻断中国创新药企的发展之路,反而可以分摊风险,带动中国创新药快速发展。
✓ 几百家企业都在做ADC,不用担心内卷,内卷是好事,顺势而为。但做创新的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要在自身所长的基础上提出创新。
✓ ADC是本质上是一种定点化疗,将会成为传统化疗直接的替代者或者颠覆者,成为肿瘤的标准疗法之一,并拓展更多联合治疗方案。
✓ ADC开发要不断更新换代,不仅仅是靶点的更新,工艺更新更重要,包括linker、毒素所有这些组合。最终目是要增加疗效,同时降低毒素的反应。
✓ 将来ADC需要进入医保时,不能按照PD-1的逻辑相同对待。ADC相对复杂,相同靶点的ADC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工艺甚至大于靶点的影响,医保官员应该认识这一点。

分会一:ADC新药开发模式
下午,由药明合联首席执行官李锦才主持的ADC主题分会一顺利召开,主题为“ADC新药开发模式”。昂阔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商务官富天,启德医药创始人、董事长秦刚,Ambrx首席科学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张韶辉,康德弘翼执行主任陈伟,药渡董事长李靖,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等多位专家在会议现场展开激烈讨论。



抗体偶联药物(ADC)在肺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技术提升和市场需求增长推动其在肿瘤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ADC BD交易日益活跃,中国Biotech与MNC合作案例超过20起,金额高达200亿美元。资本市场对ADC领域的关注预示了其广阔的开发和商业化前景。
ADC行业正在变革,一体化开发模式和协同创新技术提升了研发效率和成功率。NAA定点偶联技术为新药开发提供新方向,增强药物特异性和疗效。中国在ADC研发与商业化策略上需要关注监管审批优化、生产能力、智能仓储技术及Biotech合作模式深化。政策支持、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对ADC领域发展至关重要,新一代ADC药物将创造更大市场。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重疾防治,赢在整合。在4月19日上午举办的核药全流程开发(讲习班) 分会场上,现场座无虚席、门庭若市,汹涌的人潮展示着产业对核药未来的期许。国通新药几位嘉宾围绕“做什么样的核药?怎样做核药?”这一主题,分享了核药研发创新之路上的风景。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具备高度专业性和行业壁垒,上游话语权强,面临供应不足难题。中游已进入高产期,仍以双寡头垄断格局为主,下游终端具备自研能力。
与全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核医学发展相对落后,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核医学年检查量仅为美国的11.7%,每百万人年检查量仅为美国的2.7%。
目前,围绕核药研究,诊断性核药的靶点数量明显高于和治疗性核药。随着诺华旗下核心核药产品成功上市,越来越多的治疗性核药的靶点正走在被发掘的路上。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当天下午,以“拥抱核药产业未来”为主题的分会如期而至。中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荣誉主席,同写意核药顾问张裕民、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教授/主任陈跃、诺华医学部创新产品负责人李润琴等分别做出专业的报告分享。



镥177、锕225放射性药物已经成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和骨转移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国际上放射性药物呈“井喷式”发展。
围绕“核药开发的独特挑战”为这一主题,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核药研发的基础研究薄弱;核药研发人员缺口大;核药创新药物少;核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核药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国际合作欠缺等。
创新核药的研发并非易事,靶点的内卷、α核素的兴起与CMC的问题、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始终困扰着广大核药企业,如何破局走出差异化创新仍需业内共同努力。
与ADC、抗体等领域的生物科技企业相比,放射性药物对上游的依赖度更大;目前,共有10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疗领域,有30多种医用同位素可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在睿智医药ADC午餐会上,企业代表就ADC药物的应用和研发近况、如何在拥挤的ADC早期研发赛道中快速超车,以及生物偶联和分析中常遇到问题解析等话题,展开积极探讨。


生物偶联的天空
晚会现场,成都医学城发布ADC/RDC投资机会清单公开发布,成都医学城-同写意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办,药明合联“三新”发布,华润三九、齐鲁制药、BioNTech三家BigPharma发布合作需求,ADC/核药创新先锋企业榜单发布,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药明合联CEO李锦才发表致辞。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同写意秘书处执行团队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