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第一天)
会议时间:
10月21-22日
会议地点:
深圳
标签:
2024,行业会议
热度:
62829
随着系列产业政策和金融资金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深圳市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
作为助力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10月21日,“第二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在深圳市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幕。
本届大会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生物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金融与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与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深圳市卫光生命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同写意共同承办,默克生命科学协办。
基于“共建创新生态 共赢产业未来”的主题,本届大会聚焦生物医药出海与国际化创新、创新药投融资、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风向标,旨在打造集政、产、学、研、金、媒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交流发布、成果展示、创新合作平台。
除了主旨会议外,10月21-22日大会期间,医药、医疗器械、动物保健、创新技术、生物工艺、体外诊断等六个主题分会也陆续举办。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
当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中国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致力于促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的交流合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本次大会的举办,正是协会积极履行职责、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产业的发展。
光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去年,首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在光明区成功举办,会上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生物科技联合创新中心。今天,我们在此举办第二届大会。经过一整年的努力拼搏,光明区生命科学领域在创新载体、产业发展、人才集聚、金融支持、城市配套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外开放,此次大会正是落实中央决策指引,紧密对接外商外资,加快推动与国际生物医药企业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集聚了众多国内外的院士专家、企业高管、研究学者,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动能。
刘国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
卫生健康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医药创新就相当于火车头,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创新,美国的做法仍有很大参考意义。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在基础医学科研上投入将近财政收入的1%,专利制度赋予创新药在专利期的独有定价权。更重要的是,这整套设计解放了社会创新思想,最终成就美国医药创新的高地。
朱迅
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创始理事长
未来十年,中国将完成医药产业的全方位的重构:医保模式、DRG、ICH、药监接轨国际法规体系,制药行业商业模式转换完成;商业模式变化将重塑制药公司的格局,全能型大公司及特色性小公司的优势突显;药品低门槛时代结束,各细分领域的竞争加剧,并形成集聚态势。
张丹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谱新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
CAR-T、TCR-T等基因修饰T细胞疗法,正在抗肿瘤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但部分挑战在于,安全性问题、产品复杂性等因素制约新药从实验室迅速走向临床。FDA及我国相关机构监管的灵活性,提供了助力产业发展的可参考经验。
陈有海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
目前,虽然美欧日生物医药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主导地位,但中国是资源大国、医药大国,在一些新兴生物医药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许多其他国家的水平。得益于中国生物经济时代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只有敢为天下先,才能走上创新高质量发展路径。
陈冰
阿斯利康国际业务拓展合作与战略投资副总裁
阿斯利康长期深耕中国,赋能本土创新。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已与10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全球授权合作,覆盖肿瘤、心血管代谢等疾病领域,累计总金额超85亿美元。通过内生和外延创新并举,阿斯利康将继续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推动更多创新疗法的开发。
朱和丰
凯雷资本高级顾问
光辉国际管理合伙人
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挑战,一方面是外资企业发展停滞,另一方面是新兴初创企业面临瓶颈。而中国医药行业的未来,需要药企从创新1.0升级迈向2.0,深耕本土和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也有赖于政策引导优化行业环境,吸引外企,国际和本土资本市场的持续投资。
朱和丰(主持):凯雷资本高级顾问,光辉国际管理合伙人
周 勤:阿尔法西格玛总经理
刘 畅: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健康事务与市场准入副总裁
樊 琳:药明巨诺副总裁,市场准入与创新支付负责人
胡瑞连:睿智医药董事长兼CEO
罗 飞: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
• 从产业投资节奏上看,中国新药领域已走过第一个阶段,大约是2015年到2022年。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个红利,即海归科学家等人才回流、科创板等二级资本市场放开、一致性评价等监管改革。这些红利都会有相对的高点,所以出现回调也有是正常情况。
• 消极者正确,积极者前行。目前经济环境确实面临不小压力,有人认为是资本寒冬,但也会有人继续扎进生物医药创新。背后的出发点,就是在于相信这个行业,对赛道有信心,肯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团队走出低谷。
• 外资大药厂与内资Biotech间存在不少差别,但现阶段本土创新药企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时俱进,同样需要海归提供足够的专业眼光,针对本土政策环境,为赋能公司。此外,对于进入国内Biotech的人才,在融入团队、情商等方面往往提出更高的要求。
• 创新不单单是考验企业的能力。作为一个重监管的行业,医药领域的发展升级也离不开政策监管方的支持,无论是从鼓励研发、保护专利还是在市场定价上,创新都需要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合作推动。
• 尽管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许多挑战,但毕竟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仍值得国内外公司投入。作为Biotech,在顺境是可以安心成为小而美的公司,但在逆境下,更需要创新变革。本质上,未来会是对优秀人才的竞争。
陈晓青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局长
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这一发展目标,光明区正在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从原始创新、研发、转化、制造到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为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明区持续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会现场,在与会领导嘉宾的见证下,举行了两场重要揭牌仪式。
光明区重点围绕生命、信息、材料三大领域,集中布局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N个前沿交叉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和2所研究型高校,集聚了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基于此背景,四场合作签约仪式在大会开幕式环节圆满举行。
卫光控股、卫光生物等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从“引进”向“输出”转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国内药企正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论坛现场,嘉宾们对于出海路径分享,为更多后来者提供启发。另一些与会嘉宾,则强调了借助NewCo模式和对外授权合作等方式实现产品国际化的重要性。
台上嘉宾们讨论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投资的新格局。他们一致认为,除了mRNA等技术进步外,创新与资本的良性循环,加之市场需求的增长,都会刺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创新突破。






分会协办:奥咨达医疗器械产业集团、齐创新思数字健康技术联盟
医疗器械与医工转化是当前我国医疗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主题分会现场,来自学术、产业等不同领域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讨论。
医疗器械的创新历程是科研与临床相互印证、医学与工程交相融合的历程。这种融合不仅提升医疗器械的研发效率,还提高产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AI、数字化的加入,也有望进一步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深刻变革。
不过,需要看到,医工转化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充分的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减小创新风险。



动物保健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调研机构预计,到2030年,该产业的规模或将突破至750亿美元。行业加速变革前夕,具备研发创新基因的企业将持续进击。
包括宠物领养数量增加、肉类和乳制品消费增加、人畜共患疾病发病率上升等现实需求,以及技术进步和更先进疗法的研发,都会进一步推动行业生态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会议现场,与会领导、嘉宾就深圳市光明区动保产业的成就与挑战,以及中国加入VICH等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会者一致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动物保健产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人与动物福利的提高。








同写意会务团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写意现场 | 生物药开发与生产实战研修班(烟台站)圆满落幕
• 现场 | 修内功,练招式,2024全球创新药技术交易论坛圆满落幕
• 长三角医药创新发展联盟两周年工作会议暨2023'长三角首届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技术研讨及供需对接会议在沪成功举办
• 现场丨共建医药高地,探索保税机遇,生物医药未来大兴论坛圆满收官
• 现场丨共襄医药盛会,洞见创新未来,首届北京创新药CMC论坛圆满收官
• 现场 | 浙江 · 嵊州多肽产业发展大会暨生物医药创新人才交流大会开幕!
• 现场 | 引技术源泉,品转化成果,首届(北京)细胞制药产业大会圆满收官
• 2023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跨界融合 深向未来
• 现场|50位产业领袖深圳来见,共话生物医药的“敢为人先”
• 现场丨金鸡湖再摆21桌前沿技术“满汉全席”,医药人再享受源头创新“饕餮盛宴”
• 现场丨200家创新药机构首脑来了,中国生物制药创新链盟成立!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