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奥赛图持续盈利背后:“技术派”的星辰大海
更新时间:
2025-08-29 17:23:38.255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股在资本市场持续迎来“价值回归”的新篇章。伴随多家头部生物科技企业首次实现盈亏平衡,多个前沿技术平台成功获得MNC青睐——医药板块正逐步走出单纯的“估值修复”逻辑,迈入以技术实力与可持续盈利为支撑的“价值重塑”新阶段。
在这股浪潮中,百奥赛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成为观察行业价值重塑的一个生动样本。
8月28日盘后,百奥赛图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1.5 %,约6.21亿元;整体毛利率继续保持在74.4%的高水平;净利润约4800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这是继2024年百奥赛图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基础上,又一次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业绩持续向好背后,是技术优势和独特商业模式协同整合的结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收入结构的深刻变化:动物模型与全人抗体分子转让业务收入合计占比超70%,服务类收入不到30%,清晰表明百奥赛图已转型为一家以高壁垒技术领先驱动的产品型公司——这种转变,也为其高增长、高毛利的可持续业务模式奠定基础。
整体来看,百奥赛图依托靶点人源化小鼠和一体化的临床前药物评价平台,结合“千鼠万抗”计划所构建的百万级规模全人抗体分子库,全面覆盖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从抗体分子的获取与抗体分子临床前评价两方面为行业提供核心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技术积累到价值输出的战略转折。
从持续多年的高研发投入到高效率商业转化,从组织结构优化到技术平台壁垒稳固,从“模型供应商”到“全球新药发源地”,百奥赛图跳出传统生物医药公司发展思维,以底层技术持续驱动高技术壁垒产品输出,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药物研发按下“提速键”。
水到渠成地,在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同时,百奥赛图也完成了创新驱动的快速扩展阶段,随着业务进入商业化放量期,我们看到,百奥赛图的自我造血能力,正在走向成熟。
TONACEA
模式动物的稳固基本盘
在抗体药物研发领域,“临床转化鸿沟”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难题,高达90%的候选药物因临床前模型与人体真实反应存在差异而失败。传统小鼠模型由于物种差异,无法准确反映抗体药物、小核酸药物等分子的活性,导致临床前预测受限。
百奥赛图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人类免疫及相关系统关键元件(如免疫检查点分子、细胞因子受体等)精确植入小鼠基因组,使其能够表达完整的人源蛋白或包含人源特定结构域的嵌合蛋白,从而成功构建出靶点人源化小鼠,有效模拟人体药物作用过程,为临床转化提供更可靠的模型支持。
作为国内模式动物行业的领军者,百奥赛图已累计开发超4000种基因编辑模型,这其中包含1100+人源化小鼠品系,这些模型不仅覆盖了 单抗、双抗、多抗及核酸药物等多种药物形式,也广泛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重点疾病领域,并以此成为首家国内自主研发并实现靶点人源化小鼠规模化反销欧美跨国药企的企业。
在此基础上,百奥赛图也不断完善配套运行设施、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在北京、海门及美国波士顿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模式动物生产中心,通过全球领先的动物模型和高质量的药效服务,更好地为全球药企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整体来看,这种业务发展思路体现了一种“基础设施”式的价值思路转变。
过去,药企做临床前研究时往往依赖定制化服务,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模型标准化不足;百奥赛图将“定制化”服务转化为“标准化”采购,药企不再需要漫长等待定制,而是像采购科研试剂一样“即买即用”,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和可控性。
而这也成为百奥赛图的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以创新动物模型销售收入2.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6.1%,同时毛利率保持在约79%的高水平,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增长引擎。
当然,要开发上千产品货架型的人源化小鼠并不容易,在这背后,是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百奥赛图是国内进入基因编辑领域首批企业之一,自主开发了3大基因编辑技术体系:ESC/HR技术、EGE技术和SUPCE技术,并基于团队在基因编辑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数百名研究人员组成的药理药效团队,支持制药企业及生物技术公司评估多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包括单抗、双抗、ADC、小分子、CAR-T 细胞治疗以及溶瘤病毒等。
凭借在底层基因编辑技术平台的持续深耕,百奥赛图不再满足于只作为供应试验小鼠的模式动物供应商,公司沿着药物研发的链条往下延伸,逐步切入更多业务。
TONACEA
“千鼠万抗”的价值释放
凭借SUPCE技术,百奥赛图突破了基因编辑片段长度的限制,几乎可以实现任意长度、任意位点的精确基因组编辑,将基因编辑技术推向巅峰。基于此,百奥赛图先后成功开发了全人抗体小鼠RenMab平台、共同轻链小鼠RenLite平台、全人纳米抗体RenNano平台等一系列原创的技术平台。
通过在RenMice系列全人源小鼠平台中构建“抗体货架”,百奥赛图已对千余个靶点开展抗体发现,形成多样性丰富的百万级候选分子库,并通过序列授权、合作开发等方式输出全球。
2025年上半年,百奥赛图新增签署80项交易,同比增长近60%,累计已签署约280项治疗性抗体及多种临床资产授权合作,合作企业涵盖Merck HealthcareKgaA、Gilead(吉利德)、Neurocrine、IDEAYA Biosciences、ABL Bio、翰森制药、正大天晴等。
一系列的合作背后,则是一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以往的研发模式中,药企确定药物靶点后利用自身内部技术平台或选择其他CRO从头开始进行药物发现及早期开发,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数年之久,方可获得针对该靶点的抗体分子序列以进行后续评估、验证。
而且,获得的药物分子很大可能因为无法达到理论的作用效果或无法通过内部成药性验证等原因,无法推进后续研发,这对于追求研发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创新药企业来说,会造成较高的损失,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企业,此类风险难以承受。
百奥赛图率先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其于2020年启动了全球首个大规模体内全人抗体发现筛选计划——“千鼠万抗”,构建了超百万个全人抗体分子货架,靶点涵盖肿瘤、自身免疫病和炎症、神经、代谢等疾病领域。
药企针对感兴趣的靶点,可直接从货架上筛选,节省更多时间,并降低了早期研发的不确定性;同时,“抗体货架”也使得药企可以同步比较多个靶点的优劣,通过将实验数据和MOA相结合,更高效地筛选到最有潜力且最适合自己管线组合的靶点。
而对于百奥赛图自身而言,这种业务模式也带来了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不同于传统的Biotech押注管线,百奥赛图通过授权、合作开发和技术平台输出,每一个抗体分子都可以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未来销售分成三段式收入模型实现价值释放。
正如百奥赛图创始人沈月雷所说,“卖老鼠是一次性收入,而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分子,会是指数型增长。” 这种模式下,一旦研发成功并与药企达成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前期的研发服务费用,还可能在后续的药物开发进展及上市销售中获得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全人抗体开发与合作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的业务线之一。2020年启动抗体开发转让时,收入只占公司营收的16.2%,而后逐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抗体开发业务收入达1.63亿元,同比增长38.1%,占整体销售收入的26.2%,毛利率约90%。
目前来看,该业务收入仍以首付款为主的线性增长为主导;后续,随着授权交易数量的持续积累,以及合作项目逐步进入临床及商业化阶段,里程碑付款与销售分成的兑现,将驱动收入结构向更具爆发性和持续性的指数增长迈进。
可以预见,未来,这座“抗体工厂”所承载的,将远不止财务数字的增长,更是全球创新药研发效率的提升与患者早日获益的希望。
TONACEA
盈利拐点后的系统化纵深
在外界看来,百奥赛图的业务覆盖早期创新药物分子全链条,每个环节都有细分的产品或服务。
但实际上,百奥赛图一路发展都遵循一条清晰而确定的底层逻辑:从基因编辑技术出发,研发了大量动物模型和建立技术平台,有了动物模型就可以对外销售模式动物或者提供药理药效评估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底层技术平台可以产生并对外转让有潜力的全人抗体分子。
循着这条清晰的路径,过去两年,随着“千鼠万抗”大规模研发阶段的结束,百奥赛图从2024年开始进入“研发成果转化+商业化放量”阶段。
这一年,百奥赛图完成了一个重要跨越,实现了三年来的首次盈利:2024年全年营收9.8亿元,同比增长36.8%,净利润3354万元。
这一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得到延续,上半年营收同比再创新高,净利润稳定为正,与此同时,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值约2.03亿元,同比增长576.6%,净现金流全面转正3325万元。
良好的现金流,不仅意味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加稳健健康,更意味着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按着规划,百奥赛图始终保持可控的研发强度,根据发展节奏,灵活调配每年的研发投入以保持全球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700多万元。
可控的研发投入仍在持续,但投入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海量的探索转向聚焦最核心的靶点人源化小鼠和抗体分子合作业务,持续构筑技术壁垒,赋能全球合作伙伴的创新药开发。
在这之外,百奥赛图还通过精益管理推动企业运营效率整体优化,具备典型的中后期Biotech向工业化演进的特征。
一方面伴随业务端的变化,调整和优化管理团队,提升运营效率,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通过更合理地组织本公司研发和生产活动,提高研发和生产条线的人力使用效率,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从创新研发到商业生产的转化。
市场层面,百奥赛图以“全球新药发源地”定位不断夯实客户黏性。自2018年起在波士顿设立实验室以来,至今已在旧金山、圣地亚哥、海德堡等地完成全球化布局,全面打通本地交付链路,为全球药企提供抗体解决方案,成为出海模式的范本。
全球化布局使得公司业务更加稳健和多元化。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营收约4.21亿元,另一方面,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复苏,带动生物医药企业释放更多研发需求,2025年上半年境内业务同步高速增长,达到约2亿元。
整体来看,推动百奥赛图半年报持续“报喜”的,不只是技术、业务本身,更是其在组织架构、战略聚焦和全球化协同上的系统性进化。
TONACEA
从服务到产品的突围战
回看百奥赛图的发展历程,其成功并非依赖于单点技术的突破或资本市场的短暂追捧,而是源于对研发体系、平台构建与商业模式长期而系统的深耕。
从最初以基因编辑动物模型站稳脚跟,到如今成为全球抗体药物研发尤其是临床前研发阶段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正如沈月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这是一场从服务到产品的突围战”。
其以领先的技术为壁垒,以可复用、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为核心,进一步打磨出创新产品体系,持续切入药物研发中最具确定性和通用性的环节,为全球药企提供深层次的底层支撑。
当抗体药物迈入工业化时代,技术壁垒不断抬高、商业模式日趋复杂,唯有真正构建起平台型、基础设施型能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持续领航——而百奥赛图,正稳健地走在这条通向未来的道路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