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重拳出击:OS为王!


 

2025年8月,FDA发布的《癌症临床试验中总生存期评估新指南草案》,在全球肿瘤研发领域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这份酝酿两年多的文件首次以系统性框架明确要求:在可行情况下,总生存期(OS)应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即使OS不作为主要终点,药企也必须收集并提交生存数据,以支持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最终评价。

 

如果草案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抗癌药审批逻辑的根本转变——加速批准路径虽保留,但门槛显著抬高,替代终点(如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的权重被大幅压缩。

 

此外,草案的发布伴随CBER主任Vinay Prasad重返岗位而来。这位主任曾主张,以替代终点加速批准药物是以患者治疗不确定性为代价的,监管机构应更关注OS等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终点,从而提高上市药物的标准。

 

指南草案的公众评议期截止日为2025年10月20日。

 
 

 

 

 

TONACEA

01

OS的回归

 

 

 

总生存期(OS)——定义为患者从随机入组到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长期被奉为肿瘤药物疗效的“金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直接量化生命延长的长度,同时涵盖治疗疗效与潜在毒性的双重影响,是临床获益的终极衡量。

 

然而,过去十年中,替代终点的崛起逐渐稀释了这一标准。2021年一篇发表于《JAMA Oncology》上的回顾性研究,将2010-2020年间发表于全球肿瘤学顶尖期刊的乳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298项Ⅲ期肿瘤随机临床试验(RCT)进行数据总结,结果显示,仅29%以OS为主要终点,而42%选择PFS。这一趋势源于药企的现实考量:PFS随访时间短(通常1-2年)、样本量小、研发成本低,能加速药物上市。

 

但替代终点的便利性可能增加不确定性,尤其当PFS无法转化为OS益处时。2024年《Lancet Oncology》中一篇文章分析了FDA批准的223个癌症药物指征,其中仅95个以OS为终点,其余基于替代终点如PFS。作者强调:“替代终点的使用加速了药物上市,但OS确认失败率达20%,特别是在乳腺癌等生存期较长的疾病中”。

 

FDA此次指南直指替代终点的根本缺陷:肿瘤缩小≠生命延长。例如,贝伐珠单抗在乳腺癌中显著改善PFS却未提升OS;Venetoclax治疗骨髓瘤时PFS优势甚至伴随死亡风险翻倍。

 

FDA肿瘤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曾指出,长期依赖PFS作为研究终点是在细胞毒性化疗成为标准治疗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情形下,治疗缓解率、疾病进展和生存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然而,当使用新型治疗药物时,这种相关性可能并不总是成立。

 

新规的监管逻辑清晰且强硬:

 

• 加速审批路径收窄:即使基于替代终点(如ORR、PFS)获得加速批准,药企仍需通过确证性试验验证OS获益,否则面临退市风险。过去两年,在FDA审核变严的趋势下,通过加速批准上市但达不到OS标准要求的药物相继退市,包括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

 

• 交叉设计严控:限制对照组患者交叉使用试验药物,避免混淆OS信号。免疫治疗的“拖尾效应”(20%-30%患者长期生存)常因后线使用其他PD-1药物或ADC疗法(如肺癌用德曲妥珠单抗)而削弱OS优势。同时,FDA鼓励在中期分析中评估OS,以尽早发现无效或不安全的治疗方案。

 

 

 

 

TONACEA

02

“生死考”

 

 

 

在FDA新规的聚光灯下,PD-1/VEGF双抗成为首当其冲的焦点。这类药物通过同时阻断免疫抑制信号(PD-1)和肿瘤血管生成(VEGF),理论上可协同提升抗肿瘤效果,近年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等领域的研发热点。然而,其临床数据呈现一个尴尬的悖论:PFS数据耀眼,OS尚未“撞线”。

 

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Ivonescimab)是典型案例。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PD-1/VEGF双抗,其III期HARMONi-2研究头对头挑战“药王”K药,结果显示,PFS风险比(HR)低至0.51,意味着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9%,中位PFS达11.1个月(K药仅5.8个月);ORR高达50%,远超K药的35%;但在数据成熟度39%时,OS的HR为0.777(死亡风险降低22.3%),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这一结果折射出PD-1/VEGF双抗的集体困境:PFS的显著优势尚未转化为OS的明确胜利。2025年AACR会议上,罗氏TIGIT抗体Tiragolumab联合PD-L1抗体Atezolizumab的最终OS数据同样折戟——HR=0.87(p=0.22),未达终点。更早之前,默沙东的K药联合仑伐替尼(LEAP-007研究)、K药联合CTLA-4(KEYNOTE-598)均因OS未改善而失败。

 

若依循旧规,依沃西可能凭借PFS和ORR优势快速获批。新规可以说是关闭了这一“捷径”。FDA明确要求:所有随机试验必须预先制定OS评估计划,即使期中分析显示替代终点阳性,也需持续追踪OS直至数据成熟。

 

对依沃西而言,其HARMONi-2研究的最终OS分析(预计2026年公布)将成为真正的“生死判”而对于PD-1/VEGF双抗来说,它的重要性在于给癌症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百济神州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在同写意T20+大会中如此表示。

 

对于中国药企而言,这也是一个机遇。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认为,目前,PD-1/VEGF双抗仍然处在被质疑的阶段。美国的制药公司不会选择尝试,但是中国公司可以去做,因为中国的试错成本很低,有一个多快好省的临床的平台。而美国的临床验证成本较高,中国的公司也处在不断试验的阶段。一旦产生有效的数据,美国的公司例如默沙东等也会尝试收购。

 

 

 

 

TONACEA

03

生存率or生存期

 

 

 
FDA的OS转向,正在触发抗癌研发链条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研发成本与时间激增成为首要挑战。行业数据显示,一个新抗癌药物的平均开发成本已从2010年的10亿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25亿美元。而OS导向的试验需延长随访时间(通常3-5年),样本量需扩大30%-50%以捕捉足够死亡事件,对小企业构成资金壁垒。现金储备有限的企业面临三重选择:聚焦罕见病,OS易验证且竞争较小;授权大药厂分担成本;或退出同质化靶点。

 

新规虽保留加速批准路径,但监管绳索明显收紧:验证期被要求更早提交OS期中分析,而退出机制持续强化。

 

超长生存期癌症的研发困境浮出水面。对于生存期已超3-4年的癌症(如某些乳腺癌、前列腺癌),OS试验可能需5-10年才能达到决策点。这不仅成本高昂,且可能使药物上市时已接近专利到期,回报大幅缩水。如果试验需10年完成,所有获批药物都将面临仿制冲击,谁还愿意投资?

 

此外,在OS与替代终点的讨论中,患者视角常常被忽视。一些研究显示,当患者明确被告知PFS的含义时,许多人选择不接受那些对OS或生活质量(QOL)没有改善的治疗。另一方面,若仅以OS为金标准,改善症状但未显著延寿的药物可能被忽视。例如,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虽生存期长,但视力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

 

这强调了肿瘤学的一个关键原则:尽管总生存期仍然是金标准,但生活质量的改善才是对患者真正有意义的临床获益。FDA新指南虽然强调了OS的重要性,但对生活质量指标的关注仍显不足。

 

 

— 写意评语 
  

当FDA将OS镌刻于监管之门,抗癌药的研发逻辑已彻底改写。

 

面对OS高墙,试验设计策略的重置成为关键,而差异化定位未满足需求或可开辟新战场。在缺乏标准治疗的领域,替代终点仍有生存空间:信达生物的IBI363(PD-1/IL-2双抗)在末线结直肠癌中ORR仅13.6%,但因OS达16.1个月(对照组仅6.4-9.3个月)获FDA优先审查;宜明昂科的IMM2510(PD-1/VEGF双抗)转向胰腺癌、胆道癌等OS易验证的适应症。

 

此外,可通过统计方法学革新破解交叉治疗干扰。针对免疫治疗特有的非比例风险(如延迟效应),药企开始采用RMST(限制平均生存时间)替代HR;更有药企通过引入Rank Preserving Structural Failure Time等模型,预先校正交叉治疗对OS的稀释效应。

 

然而,在OS的绝对标准之外,一场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正在发酵。若药物只能让患者在昏迷中多活一年,这是否算胜利?FDA指南中“在可行情况下”的表述,为罕见病和末线治疗留下弹性空间。

 

更大的变革或许来自价值医疗的崛起。随着OS门槛提高,“按疗效付费”模式可能普及。BioMarin推出了基于结果的保修计划,若Roctavian未能达到治疗预期,将向政府和商业付款人全额退款,若患者在给药后四年内反应减弱,也可部分退款。这种风险共担机制,或将倒逼药企聚焦真实临床价值。

 

参考文章:
1、https://mp.weixin.qq.com/s/ypQ7buAOpvqZLi25G64nCg
 

2、https://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approaches-assessment-overall-survival-oncology-clinical-trials

 

3、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Q4NTk4MA==&mid=2656397437&idx=2&sn=a373feb62032c3bcdfea3eecd27e9c93&chksm=bd378d8e8a400498803899bdcd921ea7f5fefb9ed0c05bbedf186e4e11cef730d207eef8b5aa&scene=27

 

4、https://mp.weixin.qq.com/s/C_77fYCFuFyGANUgKldS0A

 

5、https://mp.weixin.qq.com/s/xk_B6M23X3P4quvVHaMfkw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三区4号楼305室

电话:010-83634390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E栋1704室

同写意

写意宣发

同写意Biotech

同写意微服务


©2022 同写意(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